近年来,峡山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速集聚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同向推进北大农研院科研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拓宽“院地共建”合作领域,实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和“1+1>2”的协同效应,为库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科技活力。目前,北大农研院已集聚各类人才700余人,研发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年均增产超10%,助力种植户获得山东省和黄淮海地区综合产量第一的成绩。
一、聚焦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凝聚创新要素合力
聚焦北大农研院,建立单线联系、多点保障、全面支持的服务机制,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竭尽所能。一是强化要素供给。围绕北大农研院科研、住宿等现实发展需求,帮助配备凤栖尚街项目20000平米联体公寓楼,协助建成660亩转基因基地、5000平米智能温室,构建全方位要素保障格局。二是强化服务保障。聚焦北大农研院问题诉求,构建“首问责任+服务台账+持续跟踪”服务机制,组建“人才服务先锋团”和“人才工作专员”2支工作队伍,通过领导包靠、专人沟通、清单梳理,实现供需有效对接,营造良好服务生态。三是强化平台优势。实施高水平科研院所品牌影响力提升工程,帮助北大农研院获批国家级人才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邀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山东省农科院等国内外10余所重点高校院所来峡交流,有效筑牢“平台硬实力”。
二、构建靶向式人才引育体系,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释放人才引育“磁场效应”,不断完善可持续的人才引进渠道和机制,促进人才活力充分释放。一是拓宽引才渠道。常态化梳理北大农研院人才需求,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引才矩阵,赴北京、上海等高校院所集聚地开展“帮引代招”活动,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200余人。同步开展“聚峡山·创未来”专场直播活动,吸引21个国家200余名留学人才在线参与,有效壮大研究院后备人才储备库。二是明确育才机制。深入开展育才提升行动,依托“院士·人才之家”“高层次人才俱乐部”等平台载体,组织开展人才培训、政策咨询、资源对接、人才申报等综合保障服务。目前已自主申报获评国家级重点人才3人、省级重点人才26人、市级重点人才11人。三是优化留才环境。着眼研究院人才“八小时以外”的宜家宜业问题,坚持“政府搭台、政策赋能”,开辟北大农研院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先后发放峡山人才卡148张,高效解决子女入学、健康查体、文体娱乐等需求185项,留峡专家人才满意度达100%。
三、深化紧密型院地合作模式,推动发展双向提升
整合发展需求与研究院资源要素,做好“院地企”携手、“政产研”融合、“点线面”服务三篇文章,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一是推进人才共育。激活北大农研院专业人才优势,通过创办论坛、学术研修、科普实践等方式,加快培育本土化农业专精人才。目前已培训现代农业领域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与潍坊实验中学、峡山双语学校等10所中小学共建科普实践基地,开展进校授课、送技下乡等系列活动20余次。二是强化资源联通。举办“院地共建·人才兴村”乡村发展联盟揭牌仪式,实现区内32个农村社区与32个北大农研院课题组精准结对,研究院提供先进农事技术,社区提供实验田与农技助理,最大程度发挥双方优势。三是加速成果互享。举办“产才融合”对接交流会、潍坊市现代农业技术经理人走进北大农研院所等活动,承办全省首期“技术经理人山东行”、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暨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成果发布会,累计与先正达集团等30家企业达成成果转化意向,其中小果型西瓜品种使用权就地转化收益达2亿元以上。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