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商务厅

首页
>政务公开>热点回应>在线访谈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于文江书记与网友在线访谈
发布日期: 2018- 08- 22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
浏览次数 10 字体:【

1534900564309051629.bmp

主持人】:于书记,请您介绍一下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在高质量发展上是如何规划布局的?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1311月正式批复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升级以来,全面开启“产城互动、三生共融”新发展阶段,加速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向产业强、城市兴、社会和、生态美的现代化产业新城转型。2018年,是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五周年,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总抓手,以产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三大着力点,重点推进工业倍增、服务业突破、农业振兴计划,更高层次推进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工业倍增,重点实施工业“442”行动计划,培植新材料、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信息四强产业,实施骨干膨胀、规上扩容、创新助力、素质提升四大工程,配套专项资金、产业基金两大政策,力争到2020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两项指标实现翻番增长。服务业突破,重点突破行政商务、滨河商住、运动康养、电商物流四大板块,以这四大板块为引领,实施11个服务业项目,确保三产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增长一倍的基础上,继续保持50%以上增长。农业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争创全市唯一的省级田园综合体麓原果乡项目为依托,规划布局创意农业、高科技农业、特色林果、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五大特色园区,打造齐鲁样板中的威海样板。

主持人】:这几年,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优势持续放大,核心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能否介绍一下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主要思路和实现路径?

我区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突出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精准对接全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依靠新材料及其制品、智能制造及运输设备、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优势产业,全力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的四大产业集群。其中,在新材料及其制品领域,我们计划以碳纤维产业园为依托,充分发挥其集合要素、集成资源、集聚力量作用,推进前沿新材料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上下游产业跨界融合和产学研用深度结合,进一步拓宽新材料及其制品产业链条,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打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在智能制造及运输设备领域,我们以威达、三角智能化示范为引领,坚持“高端、智能、节能”的原则,深入推动“两化”融合,突出发展智能制造,打造小零部件智能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实施“三化”发展战略,推进轮胎生产“智能化”、专用车生产“特种化”、零配件生产“专精化”发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方面,我们以现有的威高生物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借助威高骨干企业带动,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靠大联强,采用兼并、联合、扩建等多种方式,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打造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同时,规划打造韩国医疗器械中国生产基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以德国马夸特项目为依托,全面争创中德(威海)中小企业合作区,重点对接总投资过百亿、一期24亿元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与全国最大的镀膜玻璃生产企业中玻科技形成动能转换、优势互补;力促威达、威力等一批对接德国工业“4.0”项目落地,全力打造“四新”示范园区。

主持人】: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石,各地正纷纷开展“抢人大战”,请您谈谈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如何开展产才融合工作?

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开发区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我区始终按照“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吸引一批人才”的模式,重点实施“1+4+4”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良好格局。一是建立一套机制,研究制定招商体制机制创新意见、人才聚集工程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开放活力、释放制度红利。二是搭建4个研发中心,重点搭建碳纤维技术创新平台,申报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搭建国际树枝状及超支化聚合物应用创新中心平台,引进颜德岳院士、赵玉芬院士、诺贝尔奖提名者唐纳德教授等顶尖技术专家,培育先进高分子产业集群;搭建中玻控股研发中心,建设国际性功能玻璃研发基地;对接安泰科技铁基非晶项目,落地转化高效节能非晶电机、非晶带材、非晶超细粉制备等技术。三是搭建4个高端平台,以“威海人才协会产业博士联谊会”平台为依托,为跨体制、跨学科、跨区域的博士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业;以威海“英创会”“海外博士威海行”平台为依托,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促进企业人才双向对接,实现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以山东大学(威海)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先进制造业联合研究中心、高技能人才教育实践培养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为依托,提高人才本土培养能力,力争3年培养博士100名。

主持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威海市推动全域城市化的重要节点,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初的定位是工业园区,城市基础相对薄弱。这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产城互动”发展,按照“先握紧拳头、把中心做实、再逐步向外、辐射延伸”的思路,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实现从有区无城到产城互动的巨大转变。今年,在规划布局上,我们将重点抓好中心区“一大组团、三个板块”开发、建设、运营:行政商务区,以管委驻地为中心,向北对接环翠,从以“建”为主转向“建”“引”“育”并重,打造创新创业产业带;“一河两岸”核心区,以林泉河为主轴,从以“拆”为主转向以开发建设为主,打造滨河商住商业带;运动康养区,向南对接文登,重点用好水、林、温泉等资源,实施田园综合体、威高未来城、威登小镇二期等重点项目,打造南部特色康养带。在设施打造上,始终坚持“三生共融”,着眼生态优先,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延伸、产业融合发展、社会事业均衡、文明行动深化”五大工程,更好地实现全域统筹、美丽共建;着眼生产升级,切实做到项目规划到哪里,基础配套就提前优化到哪里;着眼生活转变,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今年将高标准启用实验学校、综治中心,建设北京医院威海分院、社会福利中心,用更优质的环境、更完善的配套,进一步放大企业入驻、人才入区、资本入市磁场效应。

主持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如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我区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理念,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围绕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生态环保大会精神,我们将更加牢固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区,从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入手,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深入推进“四减四增”工作,着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着力抓好生态修复保护。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扎实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借力威海植物园建设和胶东珍稀树种保护,推进规模化、产业化退耕还林,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二是着力抓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以威海市环境质量保障清单为依据,加快推进燃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污染和建设工程扬尘等企业综合整治;启动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加快化工园区申报认定工作,同步规划金泓集团等化工企业搬迁,最大限度确保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长效常态。三是着力抓好水污染防治及水源地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以林泉河工程为引领,全面展开境内7条主要河道治理和绿化美化工程采取最严厉的水源地保护措施,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分区管理制度,严禁审批可能影响水源地保护的各类产业项目,真正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


山东商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