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来到山东商务网“在线访谈”栏目做客的是烟台市商务局局长于东同志。于局长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栏目。
【于东局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在线访谈栏目与广大网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主持人】:中韩(烟台)产业园作为中韩两国共建产业园区,可否为大家介绍下当前推进情况及下步打算?
【于东局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商务部、省商务厅的指导帮助下,去年10月31日,在李克强总理和朴槿惠总统的见证下,中国商务部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签署《关于共建中韩产业园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韩(烟台)产业园正式上升为中韩两国共建产业园区。在推进体系上,国家、山东省、烟台市层面分别成立了两国副部级合作机制、省联席会议制度、市工作领导小组三级联动工作推进体系,省里将中韩(烟台)产业园列入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省“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重点支持的十大重点园区。在政策创新上,省里给予产业园建设极大支持,外商投资旅行社许可权限、山东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等一批政策落地;烟台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的意见》,设立首期规模10亿元的中韩(烟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首期规模50亿元的中韩(烟台)产业园发展基金。在产业合作上,通过持续开展招商推介和产业对接,华安国际·韩国城启动运作并与三星、乐天等大企业集团达成合作意向,韩华集团、绿叶鲍巴斯医院、韩美制药等一批韩资项目签约入驻。在双向互动上,市政府与韩国新万金开发厅签署合作共建中韩(韩中)产业园谅解备忘录,韩方在烟台设立了新万金宣传展示馆,烟台组织10多家企业赴新万金进行了考察。目前,我们正按照去年底中韩两国副部级中韩产业园合作机制第一次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努力将中韩(烟台)产业园打造成为“中韩自贸区时代”两国经贸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一是搞好园区顶层设计。组织上报产业园总体方案,争取国家尽早批复。抓紧编制完善产业园产业发展等规划。认真落实省、市支持产业园建设意见,出台《关于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推进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方案》。二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对上,借助召开中韩产业园合作机制第二次会议、省政府中韩(烟台)产业园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等时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对外,丰富“两国双园”合作模式,探索开展联合招商、联合宣传等工作。三是深化对韩产业合作。在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全面深化对韩合作,年内争取产业园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四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办好中韩产业合作论坛、2016中韩经济论坛暨世界韩商大会等活动,积极争取第二届中韩FTA产业合作园区研讨会等活动在我市举办。
【主持人】:于局长,随着当前招商引资进入新常态,烟台市今年在强化招商引资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于东局长】:经济新常态下,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资本流速放缓、区域竞争加剧等因素,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更大挑战。我们将以产业招商和产业链延伸,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一是打造“投资烟台”品牌。坚持“突出韩日,巩固港台,兼顾欧美,常驻京沪”的国别地区招商指导思想,制定全市外资招商工作促进计划,全年组织境内外招商活动20次以上。二是推进产业扩大开放。制定全市产业利用外资总体规划,围绕产业薄弱环节和新增长点,逐步拓展育幼养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吸引外资参与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PPP项目。三是引进外资龙头项目。研究出台深化与世界500强合作的实施方案、支持政策和通报制度。深化与鸿海、韩华、招商局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策划举办跨国公司烟台行系列活动,与3-5家大企业或机构建立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四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策划举办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专题招商活动,积极推进安能环保、韩华新能源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现产业招商链条化、集约化、集群化。五是拓宽引资合作渠道。实行外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建立重点外资企业直通平台,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增资扩股。加快推进强信机械台湾上市、世贸小额贷款、玲珑英诚融资租赁等项目。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大力引进境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主持人】:于局长,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影响,全国、全省外贸都面临较大困难。作为传统外贸大市,烟台市今年在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于东局长】:近年来,受外需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部分重点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等全国全省共性因素及烟台个性因素叠加影响,烟台市外贸工作面临很大压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外贸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举措,确保了全市外贸在全省份额不下降的目标,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进出口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并在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业等方面培育了一批新的增长点。今年,我们将紧紧抓住稳增长、调结构两大目标,千方百计实现进出口回稳向好和转型升级。一是稳存量。对占全市进出口总额近八成的100户重点企业逐个摸排,掌握企业全年进出口运行态势,“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措施,通过采取企业挖潜、调整产能等措施,力促这些企业扩大进出口。放大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政策效应,加快推进三站市场中韩商品集散中心、山东金胜集团进境澳大利亚肉牛指定屠宰场等建设。二是促增量。发挥港口优势,抓住国家放宽原油进口政策的有利时机,争取莱州、龙口等县区市开展原油和天然气进口业务。以国家放宽黄金进出口管理为契机,积极帮助黄金冶炼、黄金加工等企业尽快开展黄金及黄金制品进出口业务。年内帮扶300家以上有进出口经营权但无业绩的企业实现“开壶”。三是添动力。加快培育多元外贸业态。制定商品市场国际化发展计划,推动三站市场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支持朗越国际储运等3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年内进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加快复制杭州等跨境电商综试区经验,争取开展保税进口业务。四是强服务。集中开展外贸政策落实年活动,抓好近年来国家、省、市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扶持政策梳理和宣讲工作,争取政策早落地、企业早受益。进一步做好减免规范涉企收费工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提高出口退税效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主持人】:于局长,今年烟台市在抢抓“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机遇推动企业“走出去”方面有什么具体打算?
【于东局长】:“一带一路”倡议为烟台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去年以来,我们以烟台被列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为契机,全方位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5年底,共有35个沿线国家在烟投资672个项目,实际使用外资17.5亿美元;烟台与64个沿线国家均有贸易往来;烟台企业累计在27个沿线国家投资127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6.1亿美元。今年,我们将借助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升全市“走出去”发展水平。一是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顶层设计。制定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对外投资合作工作方案,推进有色、建材、电力、化工、轻纺、工程机械、海洋工程等领域20个投资合作项目,带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重点抓好杰瑞能源俄罗斯LNG工厂等16个全国、全省“一带一路”建设优先推进项目。二是实施境外投资促进计划。发布全市境外投资产业导向,建立全市境外投资大项目库和重点企业库,在政策指导、投资促进、市场考察、信息服务、合作对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年内力争新增境外投资企业20家以上。三是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重点推动中国匈牙利宝思德经贸合作区、柬埔寨恒睿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推进南山铝业投资19亿美元在印尼建设铝业园区、中俄农业开发公司投资7.6亿美元在俄罗斯建设综合性农业开发园区等重大项目。四是完善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建立烟台市“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国别指南、融入“一带一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境外经贸合作区、政策法规及业务指南、在线办事等服务。
【主持人】:作为与民生工作联系非常紧密的部门,请您介绍一下今年在服务民生方面将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于东局长】:今年,我们将围绕促消费惠民生这一主题,着力构建六大体系,提升现代流通水平。一是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制定推进12343家庭服务体系建设意见,探索建设一批社区便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全年新建放心早餐网点30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5个,新建大型商场超市厕所85个、改建89个,引进日本罗森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连锁便利店。二是智慧物流配送体系。编制《烟台市商贸物流发展规划》,通过与城市共同配送和“互联网+流通”行动体系建设,建设智慧型仓储管理及物流分拨调配系统,搭建区域性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健全电商物流快递终端配送体系,争创一批省级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基地(园区)和企业。三是农产品流通体系。规范烟台农产品流通公共服务平台运行,尽快实现与省级农产品流通平台的接口对接,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采取共建配套、租金补贴等多种方式,探索推进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四是电子商务促进体系。加快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加快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园区建设,加快复制杭州等跨境电商综试区经验,推广应用一达通和阿里信保体系。五是市场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应急预案与应对机制,加快推动全市储备应急保供平台投入运营。加快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建设全市肉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年内实现市区肉菜流通主渠道全覆盖。六是市场运行监管体系。筹建全市统一的侵权打假举报投诉和法律服务咨询体系,建设县级12312商务咨询举报投诉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市的集政策咨询、信息查询、预测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民生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