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商务厅

首页
>政务公开>热点回应>在线访谈
青岛市商务局马卫刚局长与网友在线交流
发布日期: 2015- 09- 02 信息来源:山东商务网
信息来源:山东商务网
浏览次数 20 字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山东商务网“在线访谈”栏目本期我们邀请了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就青岛市商务发展情况及2015年青岛市商务工作的新常态、新亮点等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 

【马卫刚局长】: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交流。 

【主持人】:近期,国务院正式批准青岛等9城市试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青岛市试点工作情况? 

【马卫刚局长】:首先感谢广大网友对青岛市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是国务院确定的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部署的重要举措。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亲自率队走访商务部,积极争取我市成为综合试点城市。市委列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和《2015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进行了研究。8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市试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

我局自去年起牵头成立了方案起草小组,开展了多方面调研。一是积极开展地方立法先行先试工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此项改革的主线和中心任务。我局自2013年起成立了《青岛市商品流通条例(草案)》调研起草小组,坚持寻标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积极尝试引入专家立法,聘请我国商贸流通业重点高校专家,执笔参与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立法工作先后开展了12场专题调研和研讨活动,8轮征求区(市)政府、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市政协委员、党外民主人士、法律界的意见。经过研究修改,最终形成了《青岛市商品流通条例(草案)》,已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二是连续两年在全国商务系统率先启动实施“改革创新年”行动,以推进商务领域“四项改革”统领工作创新发展,创新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国内外贸易融合发展等多项发展战略,受到商务部充分肯定。同时对前些年已启动进行的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及时进行评估总结,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修改完善《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4月15日市委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专题听取了市商务局关于国家商贸流通体制综合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工作专题汇报。市委深改组全体成员、有关专家、各有关部门审议通过了《青岛市国家商贸流通体制综合改革创新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和《青岛市商品流通条例(草案讨论稿)》,根据商务部部署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同时,在严格控制机构设置的情况下,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部门、各区市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全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保各项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省市有关要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争取在全国试点城市率先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主持人】:马局长,从全省范围内看,青岛市的外经贸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上半年青岛外贸和外资工作情况?

【马卫刚局长】:近年来,我市加快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引领战略,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印发了《关于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引领战略 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专业化招商、园区化发展、职能化服务”,加大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去年,我市实际到账外资达到60.8亿美元,位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占全省规模的40.1%。今年上半年,我市利用外资实现了“两个增长、两个优化”。一是到账外资、合同外资实现“双增长”。1-6月份,全市实现到账外资4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占全省到账外资的48%,新批外资项目383个,实现合同外资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从产业结构看,制造业到账外资22.8亿美元,增长31%,服务业领域到账外资18亿美元,占全市到账外资比重43.2%;从外资来源地看,港资到账21亿美元、增长7%,韩资到账7亿美元、增长68%,日资到账3亿美元、增长10%,新资到账2.6亿美元、增长102%,四地到账外资占全市到账外资总数的80.5%。二是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按照《青岛市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确定的改革事项,全面动态复制上海经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推开扩大融资租赁行业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设立资信调查公司、设立股份制投资性公司和探索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进行先行先试等有关工作。新引进外资融资租赁业企业10家,合同外资2.32亿美元。三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增资扩产取得积极成效。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空间”活动,推动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时限缩短,对报批的外商投资项目及其变更事项缩短至3个工作日,提速40%。充分利用外商投资企业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发挥在市、区(市)、工业园区和街(镇)三级配备的160余名服务联络员和近1000个企业服务联系点作用,确保外资企业服务无缝隙、全覆盖。上半年,全市新批总投资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94个、已投资企业增资过千万美元项目56家,累计新增合同外资38.8亿美元,占比90.4%。

在外贸方面,我们加快实施《青岛市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纲要》,推动全市外贸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传统对外贸易加快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42.8亿美元,占全省的29.9%;实际完成出口212.4亿美元,增长1.7%,增幅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全省2.6个百分点,是5个计划单列市中保持增长的两个城市之一,也是省内沿海城市唯一增长的城市。一是从出口产品看,前6个月机电产品出口92.6亿美元,增长13.7%,拉动全市出口增长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8亿美元,增长35.3%,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10.7%。二是从出口市场看,组织我市近千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30个,广交会成交额在全国下降的情况下连续三年保持增长,传统市场中,对香港和美国分别增长61.9%和18.7%。新兴市场中对自贸区市场出口增长7.9%。三是从贸易方式看,利润率高的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增长较快,1-6月出口126.7亿美元、增长5.6%,占全市出口比重达59.6%。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较快,前6个月“青岛市小微企业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出口增长7.1%。跨境电商出口成效较好,目前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近3000万美元,在全国城市排位中居第三位。四是推进服务贸易振兴工程和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升工程,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7.7亿美元,增长5.2%,增幅高于货物贸易进出口20.5个百分点;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1亿美元,增长17.6%。

【主持人】:马局长,青岛市在利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推动企业走出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请您介绍一下青岛为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马卫刚局长】:青岛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青岛市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规划总体实施方案》,市商务局作为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经贸合作组牵头单位,制定出台了《青岛市加快“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经贸合作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今年上半年,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3.7亿美元, 同比增长193.5%;吸引沿线国家到账外资14.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先后在斯里兰卡、毛里求斯、塞舌尔、以色列、巴基斯坦、柬埔寨、新加坡、北京等地举办了10场以通商青岛新丝路、经济合作新伙伴为主题的丝路对话系列经贸专题活动,先后与塞舌尔工商会、斯里兰卡斯中商会、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毛里求斯国家企业发展署建立了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推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百项总投资40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建设,目前正在推动中柬(青岛)产业园、巴基斯坦自贸园区、欧亚自贸园区建设。海上港口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8月上旬我市在北京举办了海上港口合作丝路对话恳谈会,青岛港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签署了友好港正式协议,与马来西亚关丹港签署友好港意向书,与斯里兰卡科伦坡港交换了建立友好港口关系协议书,与法国布雷斯特港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主持人】:马局长,听说最近商务部专门复函支持青岛建立FTA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机制试点,您能简要介绍一下FTA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机制试点的主要内容吗?

    【马卫刚局长】:7月14日,商务部正式复函我市,支持青岛建立国家自贸区(FTA)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机制试点。试点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在国家FTA战略框架下的促进地方经贸合作的路径、机制和措施,提高企业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效率,推动自由贸易协定助力地方经贸发展,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国家自贸协定谈判提供基础材料和数据,以服务于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大局。 
    试点主要包括七大任务:一是作为调研基地,根据有关FTA谈判进程,组织我市企业开展不同议题的问卷调查,收集有关信息、数据和政策诉求,为对外谈判提供基础材料。二是作为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为提高已签协定的利用率创造条件,增强企业主动利用FTA政策的意识和能力。三是作为评价基地,开展现有14个自贸协定企业认知度调查,加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向投资等不同领域的实施效果评估,为新的自贸协定谈判提供借鉴。四是作为研究基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强服务贸易开放、投资便利化等谈判新领域的实务研究,增进这些领域对外开放的可操作性。以我市重点领域为基础,根据产业贸易结构特点,开展与目标市场的比较研究,必要时协助承担相关开放领域先行先试模拟研究实验。五是作为试验基地,选择适当时机在青岛举办国家自贸区战略与地方经贸合作发展专题研讨会,争取对一些可以先行先试的对外开放领域进行试验探索,为提高国家FTA战略实施效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借鉴参考系。六是作为活动基地,充分利用我市组织举办大型会议活动的有利条件和办会经验,承办专家座谈会和FTA谈判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七是作为交流基地,引入日本、韩国专业展览公司合作,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探讨举办东亚博览会,作为深化我国与日韩自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主持人】:马局长,青岛市在内外贸融合促进消费发展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取得了哪些积极的成效?

【马卫刚局长】:我市大力推进国内外贸易融合发展、并举共进,创新发展“线上+线下”、“制造+服务”、“科技+市场”、“产业+金融”等新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现代金融、科技信息、智慧旅游 、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1-6个月份,全市消费品累计实现进口3.6亿美元、增长87%,其中羊肉进口1.16亿美元、增长77.2%,牛肉进口7231万美元、增长1.9倍,水果进口3536万美元、增长46.1%,葡萄酒进口1545万美元、增长20.5%。一是建立“扩进口”与“促消费”相结合的政策机制。支持30家外贸企业建立国内销售网络和自有品牌,支持20家内贸企业建立国外商品采购体系。打造青岛城市购物节国际时尚消费展会品牌,举办进口商品国际采购大会、进口商品年货大集等活动,搭建内外贸联动促消费平台。今年7月份举办的世界进口商品展暨采购大会,得到全国五大进出口商会支持,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参展商,为跨境电商及微商合作搭建平台,贸易成交额超过1亿美元。二是建成青岛口岸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利用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降低进口环节成本,提高进口商品通关便利和效率。加快建设保税港区生活消费品、奢侈品、生鲜食品的仓储、检测、物流设施,培育红酒、食品、日化商品、时尚消费品等国际知名品牌进口口岸分拨中心,增强展示交易能力,在保税港区启动实施年货购物节。三是打造时尚消费品融合式电商平台。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O2O零售新模式。推动高端百货、品牌折扣店、免税店等建立线上综合销售平台,实践时尚消费品零售的O2O发展模式。

山东商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