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威解读|硬核举措!先看懂这26条,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行动纲领”为您指明方向⑦
【核心阅读】
2019年12月29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实施方案》(济发〔2019〕21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作为推动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总施工图。为了便于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实施方案》重点内容,梳理了26条知识问答,分九期连续刊登,敬请读者关注。
19、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建立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与快速维权机制。紧扣创新发展需求,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依托山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济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济南仲裁委员会、济南知识产权法庭和中国(济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政银保”融资工作,研究探索依托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服务机构建立质物处置机制,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评估、担保、保险、质押、贷款、证券化等一站式服务。对专利质押贷款利息、保险费、评估费、担保费给予一定补助,降低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和合伙人的条件限制,引导境内外高端专利代理机构和合伙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或分支机构。
20、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在创立发展人力资本产业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人才综合信用评价平台,共建人才评估定价四CAI模型(才能、出彩、采集、财富),打造具有国际权威性、公信力的人才评估定价系统和个体人力资本量化体系。推进人才和技术资本化评估机制建设,建立以知识产权交易价作抵押的融资模式,申请设立为成果转化作保的科技保险公司,实现人才团队有身价,知识产权可作价,成果转化能估价。设立人力资本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人力资本价值应用提升基金,通过货币化、资本化、证券化、金融化的方法,构建以人力资本价值为核心的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围绕人力资本价值“形成、测评、兑付、提升、创新、交易”六个环节,推进人力资本服务产业统计口径试点工作,构建以十大业态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
21、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在吸引人才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济南片区将全面实施“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泉城高端外专计划”等创新创业人才工程,强化需求对接,加大对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能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海归创业人才等精准招引力度,提高人才引进的实效性。与重点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智力合作,通过人才保障构建产学研协同合作体系,形成人才聚集高地。推动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设立智能制造技师学院,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区域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为在片区内开展商务、旅游活动和工作、创业的外国人提供出入境、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建立港澳台和外籍专业人才绿色通道,发放“泉城人才服务金卡”,建立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社保专项机制和“一站式”服务机制。允许外籍及港澳台地区技术工作人员按规定在片区内工作,探索开展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在国际会议、对外邀请、使节来访等需审核审批事项上,建立外事审核审批直通车制度。引进外国著名高校来济开展合作办学,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聚集区,建设服务国内外青年创新创业的载体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高技能服务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