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山东省商务厅

首页
>新闻动态>通知公告
青岛保税区贯彻科学发展观 再造区域新优势
发布日期:2005-12-02 00:00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1 字体:【

贯彻科学发展观  再造区域新优势

青岛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近几年来,青岛保税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围绕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半岛城市群建设和青岛市建设“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和“全国重点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以发展口岸国际物流业为核心,以区港联动试点工作为重点,以出口加工与国际商展及市场体系建设为推动力,进一步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积极争创保税港,加快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步伐,有力地推动了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1至10月份,实现外贸进出口14.36亿美元,同比增长40.8%;各项税收13.43亿元,同比增长29.8%;地方财政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41.6%。区域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发展速度在全国保税区中名列前茅。

一、推进区港联动,营造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政策功能优势。

 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借鉴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产业和第一经济增长点,完善和延伸保税区功能,加快推进区港联动,积极争创保税港,深入探索发展自由贸易港(区),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国际物流中心营造了“自由、便捷、畅通、高效”的政策环境,强化了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等功能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区域核心竞争力。

加快推进区港联动。青岛保税区作为山东省和沿黄流域惟一的保税区,多年来,致力于探索研究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课题,主动调整发展模式和功能定位,改变保税区与港区相隔离的现状,变O型保税区为U型保税区,率先在全国提出了保税区应实施区港联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发展思路,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先后于2002年、2003年成功举办了两次“中国保税区发展高层论坛”,为实施区港联动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做了大量的有益尝试和准备。经过努力,与青岛海关、招商局集团制定了青岛区港联动试点方案;总投资5亿美元,合作开发建设青岛前湾招商局国际码头与保税物流园区,建设青岛区港联动试点载体。2004年8月区港联动试点获国务院批复,2005年11月11日区港联动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营,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保税区实施区港联动,集聚保税区和港区的优势,实施海关的统一监管,优化了保税区与港口的物流流程,使保税区和港口在地域、功能和运作等方面有机结合,促进了保税区和港口优势互补、功能结合,降低了国际物流成本,整合物流资源,为更好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物流中心提供政策支撑,创造了新的条件,已初步形成以了现代物流产业为核心的大流通、大经贸、大辐射、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积极争取设立保税港。加快推进区港联动试点,跟踪全国保税港建设进展,组织力量开展青岛保税港的规划研究,形成了青岛保税港规划方案,加快建设集港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临港加工区于一体的前湾保税港区,实现区港一体化,功能政策叠加,保税港作为区港联动的更高层次,将真正实现国际自由港的政策。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化的经营环境,大幅降低营运成本,加速物流进程,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加速城市国际化进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建设保税港,为加快青岛建成国际枢纽港和航运中心步伐,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青岛的龙头作用,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为山东半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板块中新的经济增长极发挥积极作用。

二、实施区区联动,拓展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腹地支撑。

按照省市要求,青岛保税区在着力抓好区港联动试点,推进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同时,不断完善区域功能,努力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区区联动发展新模式,立足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积极发展物流业,发挥对腹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环渤海地区辽阔的腹地构成了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青岛保税区实现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每平方公里实现超过GDP 13亿元、外贸进出口4.9亿美元、各项税收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就业人数10000余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有土地开发完毕,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为充分利用保税区现有的招商资源,积极发挥政策功能优势,为加快腹地特别是周边地区发展做出贡献,保税区突破土地资源紧缺瓶颈,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积极实施空间发展、增值发展、立体发展、虚拟发展、辐射发展,率先提出实施区区联动的发展思路,得到了海关总署及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今年以来,保税区把区区联动工作列入了全区“十件大事、七大亮点”,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有效的发挥了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功能优势、招商优势、区域文化优势,重点与沿海一线的日照、烟台、威海等地实行功能对接,与沿高速公路一带的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等地实施园区合作开发,与青岛市内连片的胶南、胶州、平度、莱西等地实施项目推介、招商合作。从机制体制入手,对联动区域划分、工作机制、人员管理、工资待遇、鼓励政策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采取人员挂职、招商合作、申办保税物流中心、设立区外园区等多种形式,发挥保税区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推进联动区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作用。

截至目前,青岛保税区已为联动地区储备、推介了大批的外资项目,为联动区域实际引进外资项目10余个,落实外资近7000万美元,其中为石岛引进的第一个世界500强项目、为胶南引进的3000万美元五星级宾馆项目和为莱西引进的韩国电信株式会社1000万美元的项目、为潍坊引进的1500美元的加拿大高纯度茄尼醇高科技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推行区外园区“飞地”式开发,保税区在潍坊出口加工区已征土地245亩,注册资金2000万元,成立了“山东宝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开发建设区外园区,园区招商工作也已全面展开;积极与日照探索实施区港联动,共同制定出了“关于设立青岛保税区日照分区的方案”,并已上报省委省政府;与济南市高新区进行了发展空港物流方面的开发工作。近期,又为平度市引荐促成了韩国汉城大学校友会企业联合会工业园与平度华侨科技园签订合作意向书,项目计划开发面积500亩,总投资5000万美元。

三、建设数字保税区,搭造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现代信息平台。

为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依靠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支撑,积极建设数字保税区,围绕畅通物流业务、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通关效率三个重点,建立了区内电子商务和海关等相关部门信息监管系统,满足了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对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搭建了现代信息平台。

加快无线区域网、光缆计算机网和有线数字网“三个基干网”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区、高速可靠的公共网;构建电子政务平台、公众信息平台、区域地理信息平台、系统安全平台“四个网络平台”,实现了内部办公无纸化、行政审批网络化、区域信息数字化;建设综合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交换中心、CA认证中心、培训中心“四个中心”,大力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大对各信息平台的整合,形成“强核—辐射”模式,实现区内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使全区基本形成了“三个基干网、四个网络平台、四个中心、形成一种模式”的框架格局。

围绕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做好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物流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现保税区管委与有关部门的数据统一管理,实现区内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港口、货代、船代等的联网和资料共享,完善了“电子报关”系统,做到信息化监管、数字化办公。区港联动试点——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通过与中国电子口岸、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共同建设的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与海关总署合作开发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进一步简化了货物进出手续,构建了保税物流园区与港区之间航运直通式的通关环境。同时,根据“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的区域化监管思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账册,整合园区物流数据,全面管理园区物流动态,达到海关严密监管与高效服务的有机统一,构筑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监管高效的海关监管平台,营造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四、完善市场体系,创新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有效载体。

依据山东和沿黄流域的产业特点,积极用足、用活、用好保税区政策,以构建国际现代物流发展载体为基础,以建立橡胶国际交易市场为重点,创建以国际交易市场为主体的橡胶、棉花、纸浆、建材、矿产、矿权等要素综合市场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动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与中国橡胶协会共同发起,经青岛市政府批准设立了专业化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积极争取外汇管理政策,大力推行会员制,首创“美元挂牌、保税交易”的交易模式,开展以保税进口天然橡胶即期现货交易为依托、与远期现货交易相结合的市场业务。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是目前国内惟一与国际市场价格同步的交易市场,将发展成为中国进口天然橡胶的定价中心和交易中心,中国最具特色世界知名的国际化交易市场,橡胶交易辐射东北亚地区,年交易额将达到近100亿元。

在2004年、2005年连续举办两届“中国矿权矿产交易会”的基础上,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集矿权交易服务、矿产品及相关设备展示与交易于一体矿产矿权交易市场,实施首创的矿权交易新模式,推进矿权市场化运作,打造中国第一家常年矿权交易和矿业资本的运营平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矿业资本市场,建成并推动了全国首家“矿权交易所”运营,预计年参与周转的资金达数百亿元。

充分发挥保税区棉花进出口量占全国进出口量的40%以上的优势,借鉴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办法,促使保税区成为棉花的国际分拨中心,建设棉花国际交易市场和定价中心,继而建设纸浆等国际交易市场,形成国际交易市场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有机发展,为把保税区建设成为区域性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打好坚实基础。

今后,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凝聚意志、开拓奋进,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区港联动试点工作,实现推动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争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型区,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为把青岛保税区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把青岛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枢纽大港,为山东及沿黄流域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做出新的贡献!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山东商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