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商务厅

海报新闻丨五载恰风华 自贸再出发| 激发“自贸优势” 山东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聚能

发布时间:2024-11-01 阅读次数: 71 来源: 海报新闻

原文链接:五载恰风华 自贸再出发| 激发“自贸优势” 山东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聚能成势

  编者按

  好风起、帆正扬,自2019年8月正式设立以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走过五年历程。这五年,是山东自贸试验区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五年,是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开放高地效应持续放大的五年。五年间,119.98平方公里的山东自贸试验区从“跟着走”到“领着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赋能发展为目标,不断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开放创新。

  海报新闻记者 李玲玉 报道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如何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这一自贸优势,把“创新试验田”建成“发展高产田”?五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从企业痛点、行业堵点出发,持续精准推出制度措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新兴产业规模加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要素支撑作用增强,推动了经济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发展。

  助力新升级 传统产业转型加速

  率先实现5G基站全覆盖,入围工信部大数据产业示范项目,成为全省首批6个数字经济示范园区之一……烟台片区内,腾讯、华为、紫光等龙头企业聚集优势渐显,正着力创建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基地和“企业总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聚集区。

  自挂牌以来,山东自贸试验区通过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显著提升了产业智能化水平,加速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全省产业能耗大幅下降,成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有力推动者和示范区。

  济南片区大力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做强工业软件,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发自主可控的工业控制软件;突破智能硬件,引导企业研发出智能视频转码芯片、AI加速卡等高端智能硬件。此外,保障数字安全,培育引进中孚信息、富视智通等多家信息安全领域领军型企业。

  青岛片区创建“1+N+X”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发展样板,构建1个城市级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造N个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X”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推动数字与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数字青岛”产业底座,并以此为基础,联合山东省沿黄九市发改部门,启动“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协同构建沿黄九省区数字化转型新生态,打造“大企业共建、中小企业共享”的生态赋能模式。

  烟台片区依托全省首家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服务商的平台和人才资源,为片区企业提供“200+云服务、190+解决方案”等精准服务,并与多家企业一道,加速释放“5G+云+AI”等新经济发展动能,推动企业内部的数字化治理和外部的产业链协同,形成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改新模式,整体提高企业综合效率10%以上,推动创新元素在产业末端实现高效转化。

  领航新赛道 新兴产业高能集聚

  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大宗商品数字仓库里,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仓库以前靠人巡库,管控难、信息不透明,发展受制约;升级成数字仓库后,由AI看货和守货,关键作业环节进行区块链存证,智慧化调度感知、数字存货穿透式监管、远程盘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测算,完成数字化改造后,货物入库审核流转效率提高40%以上,提货业务效率提高50%以上,数字仓库下产生的数字仓单还可实现质押融资,有效激发了青岛片区大宗商品贸易活力。

  加强政策赋能,聚焦生物医药、国际贸易、海洋经济,山东自贸试验区集聚要素资源,培育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级:

  济南片区落地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促进平台,联动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平台、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等,实现医疗康养产业过千亿;

  青岛片区全国首创“数字化仓储+数字化交易+数字化金融”贸易生态体系,落地首个数字仓库,以数字化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助力商贸流通基础设施高标准联通;

  烟台片区全国首创海洋平台建造、检验、确权规范,确权数量居全国第一,打造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模化养殖基地,海洋经济总产值近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