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样板
发布时间:2023-12-28 阅读次数: 来源:
12月25日,第二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作为担负着中国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促进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聚焦贸易投资、产业发展、通道物流、政务服务、要素流动等领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了样板。会上,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共同发布了“1+5+18”系列协同创新成果,即1个《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报告》、5个分领域专题报告和18个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制度创新案例。其中,5个分领域专题报告分别是《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一体化的报告》《京津冀海关协同推进自贸试验区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报告》《京津冀深化政务服务协同合作的报告》《京津冀联合编制〈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指引〉的报告》和《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跨省市共建“一二三”发展模式的报告》,总结了近年来相关领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在18个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制度创新案例中,北京市6项,天津市6项,河北省6项。
2021年9月,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在天津召开,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正式落地实施,推动三地进一步深化改革、协同开放、政策互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通,推动京津冀更高质量协同发展。携手两年多来,三地自贸试验区大力推进通关一体化,推动港口功能共享、延伸贸易通道,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疏解,探索全国首个跨省域自贸试验区及综合保税区共建共管共享,营造更加便利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京津冀地区货物进出口总值明显增长。
不仅如此,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不断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协同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三地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群体,河北唐山曹妃甸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平台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推动空港协同发展和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着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推动京津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打造京津冀国家贸易大通道,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交通体系建设。 同时,三地海关还推进京津冀通关和检验检疫一体化,全面推行“出口直放、进口直通”新模式。三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署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协议,建立区域人才资质互认、双向聘任等制度。三地人民银行打造联合授信机制,共同建设“京津冀征信链”,实现跨机构、跨行业、跨地域信息互联互通及多方数据融合应用。
三地深入推进跨省通办改革,政务服务部门联合印发“同事同标”工作方案,分4批推出179项“同事同标”事项,推动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和结果互认。创新开展京冀政务服务“自贸通办”试点,实现了河北省与北京市和通州区市区两级近3500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市“通办”。
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在讲话中表示,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正式落地运行,为三地自贸试验区开放协同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实现了从“三地”到“一家”,将更加有力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司马红建议,围绕深化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要共享协同创新“一张清单”、共铸产业协作“一条长链”、共建开放发展“一体化平台”、共推互联互通“一套机制”。探索建立三地自贸试验区地方事权“一地创新、三地互认”、国家事权“共同申请、三地受益”的政策共享机制。紧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跨境贸易、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联合编制产业链图谱,探索建立“总部+基地”“研发+生产”“贸易+基地”“平台+服务”等产业协作发展模式,制定产业链延伸布局和协同配套政策,携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
天津市副市长李文海认为,三地从服务国家战略、扩大开放、制度创新、产业链融合、优化营商环境入手,打造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升级版。“下一步天津要争创通道型、平台型、制度型、都市型、海洋型的开放新优势,更好发挥服务京津冀、辐射’三北’地区、联通中国的区域优势。”李文海表示,三地可探索举办跨国公司走进京津冀活动,推动三地联合吸引外资,服务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并以世界标准、国际通行为目标,积极推动口岸服务、司法、标准、人才、政务服务等多领域集成改革。
在河北省副省长金晖看来,京津冀三地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抓好携手提升港口发展一体化程度、联动提升制度创新水平、协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共同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等4个提升,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落地落实,为推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力量。
会上,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自贸试验区共同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协同提升行动、实施三地港口协同发展互联互通行动、实施金融创新协作发展行动、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协作推进行动、实施资源便捷流动协同促进行动等5大行动共16条具体举措,明确了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