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贸盛畅资兴 开放更上高水平
发布时间:2024-07-30 阅读次数: 198 来源: 国际商报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受访业内学者、企业备受鼓舞,一同探讨新征程上如何把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向贸易强国迈进,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同比增长6.1%;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4.2%,吸引外资规模近5000亿元,处于近10年来的高位;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6%。稳健前行的中国经济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发展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释放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和机遇。”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全会着眼于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包括“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等一系列举措。
“在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更加有效地利用数字化和绿色化趋势来推动传统外贸的转型升级,进而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当中的地位。”徐洪才说。
同时,全会还明确要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离岸贸易发展,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实际上,过去几年我国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作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试验田’作用,很多‘第一’都出现在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证照分离’,建立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出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徐洪才认为,未来我国高水平开放的重点领域是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要做好与国际经贸规则的衔接,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积蓄更多外贸增长新动能。
政策的“春风”也为广大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会为企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民营企业家倍感振奋和温暖,更加坚定了我们直面困难、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将进一步激发民营高科技企业创新主体的活力。”大理州产投华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黎丽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信心倍增。
黎丽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公司以国家战略任务为指引,以改革开放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已与柬埔寨、泰国、老挝、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达成合作,因地制宜实施光、储、充、运、检一体化项目,让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中国产品更好地惠及当地发展。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积极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通过技术创新赢得市场、赢得发展。”黎丽信心坚定地说。
深化外资体制改革
不断增强市场“磁吸力”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外资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作出一系列安排。
“全会提到的外资领域相关改革方向,是中国热忱欢迎外商投资、深化互联互通、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鲜明标志。”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承压,投资保护主义兴起,资本流动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会作出的指引,说明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会作出的一系列安排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增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和信心。同时,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可以促进外资企业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参与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互利共赢。”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继续抢抓中国大市场机遇,外资企业持续展现投资信心:7月26日,贝莱德基金宣布其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增至12.5亿元,为该基金成立以来第4次增资;7月24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发布公告,富士康将在郑州投资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总投资约10亿元……这是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认可,也是对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投下的信任票。
众多外资企业亦对未来在华发展信心满满。“中国市场是迪卡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迪卡侬中国副总裁张淳迪表示,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迪卡侬随之迅速成长,在中国百余城市开设超200家实体门店,建立了完善的线上销售服务体系。迪卡侬将继续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全方位推进企业在华发展。
爱普生于1985年在中国建立第一家工厂,并于1998年成立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目前,爱普生在华拥有12家分公司,业务覆盖打印、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岩崎哲也透露:“未来,企业将坚持在华发展理念和方向。同时,继续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