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商务厅

中国外贸:复苏势头趋好 挑战犹存

发布时间:2024-06-07 阅读次数: 289 来源: 国际商报

今年一季度,中国成为全球88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国,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份额维持在14.5%。近日举行的国际贸易形势论坛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发布外贸大数据分析简报称,当前中国外贸复苏势头得以确认,二季度增长态势很可能好于一季度。

通过从国别和产业等多维度对当前中国面临的贸易形势进行分析,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外贸形势复苏势头趋好,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如高技术产业领域遭遇欧美的技术封锁给中国相关产品贸易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而谋求突围则要向产业链上游攀升。相较于传统的货物和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可能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为此,应加快推动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

国别区域贸易合作有喜有忧

外贸大数据简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成为全球88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比2023年增加7个;美国是全球37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比2023年增加3个,占全球贸易份额的8.7%。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RCEP、东盟、金砖、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份额占比远超美国,而美国在G7、CPTPP、OECD中的贸易竞争力较强。

同时,中俄贸易合作面临新挑战,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对俄出口大幅下降。

数字贸易呈爆炸式增长

从数字产品、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到数字贸易,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贸易正呈现爆炸式增长,数据和信息流动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可能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据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钟腾龙介绍,2023年中国数字订购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数字订购货物出口占货物贸易出口总值的比重达7%;同期,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占总体服务贸易的比重达到42%,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在钟腾龙看来,贸易数字化改变了贸易方式和贸易内容。贸易方式的变化体现为数字贸易平台赋能贸易、跨境小包裹贸易、服务贸易数字化等。贸易内容的变化则体现为新型数字化技术催生了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型信息服务产业、不可贸易的服务变得可贸易、货物与服务的捆绑程度加深等。

不过,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研究员杨凤杰表示,目前中国的数字贸易的发展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杨凤杰提出,中国要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在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数据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加快数据存储的本地化建设,更好推动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

芯片产业遭遇贸易壁垒

“美国政府不断加码的出口管制政策,尤其是针对芯片制造领域的限制措施,直接导致了中国集成电路装备自美国、韩国、中国台湾进口额的下滑。”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研究员姜正学在分析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集成电路装备行业的影响时指出,“芯片四方联盟”的成立进一步加剧了对华技术封锁,直接削弱了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性,并阻碍了技术发展的步伐,给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姜正学认为,中国需要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减少对国外集成电路装备进口的依赖。他同时建议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积极吸引外资零部件企业来华建厂,以此来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是全球芯片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芯片四方联盟’的围堵下,中国芯片贸易额短期会有所下降,但彻底断开并不现实。”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研究员张顺博也认为,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并不悲观,突围需要做的则是向产业链上游攀升。从芯片产业链来看,上游领域是中国的短板,光刻机依赖自荷兰进口,芯片设计软件、构架方面也是薄弱地带;中游封测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的重要一环,前十厂商中国占四席;下游方面,中国深度参与,手机出口占全球一半市场,笔记本电脑占六成,汽车是全球前十出口地且增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