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创新中转集拼业务模式

发布时间:2022-05-30 阅读次数: 来源: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创新开展舱单状态下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建立无需报关业务新模式,通过保税、出口集拼和国际中转集拼货物混拼出境模式弥补国际中转货源不足,进一步提升青岛港国际航运枢纽功能。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监管模式。

国内港口原有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采用“先报进、后报出”的海关监管模式,按照报关制流程进行备案,进出境各进行一次报关,耗时长、成本高,滞后于国际中转集拼业态发展需求。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建立国际中转集拼信息化系统,推广货物舱单更改、分票、企业车辆备案等业务网上无纸化改革;实现船舶到港信息自动审核,船舶自进境靠泊到卸货办理“零待时”,改变了原来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需两次报关的模式。

(二)建设新型中转集拼仓库。

青岛片区关、港、区、企联合建设国际中转集拼监管中心,完成对接海关总署舱单管理系统的国际中转集拼全链条信息化系统等软硬件建设,运用物联网技术,支持企业设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新型中转集拼仓库,实行独立封闭监管区内24小时全方位视频监控,入库货物不再需要人工查验,从而实现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实货操作与海关监管。

(三)出口集拼和国际中转集拼货物混拼出境。

青岛片区发挥前湾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叠加优势,利用综合保税区内仓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等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吸引本地出口集拼业务在保税港区集中开展,实现保税、出口集拼货物和国际中转集拼货物混拼出境的业务模式,用本地出口集装箱量带动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发展,缓解国际中转货源少、难以独立拼箱的难题。

二、主要成效

(一)大幅降低港口通关时间。

新模式下,舱单单票业务办理耗时从90分钟降至5分钟。实现海关卡口无人值守、电子放行,集装箱车从入卡、提货到出卡,流程缩短至13分钟。实施后青岛港通关时间缩短至2天,较韩国釜山港的3—4天减少约1.5天。

(二)有效降低中转集拼成本。

原两次报关模式下,企业需要支付报关费、多场地操作费、多次装卸费、多段运输费等相关费用,集拼成本较高。新模式下,大幅减少了上述成本,平均每票拼箱货物可降低费用约800元,全年可为企业减少费用约600万元,提升了青岛港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竞争力。

(三)提升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量。

2020年全年,青岛片区内开展出口拼箱35万票,6.5万标准箱,约占本地区所有出口拼箱业务量的90%以上。开展国际中转集拼122个标准箱,疫情之下同比逆势增长269.7%,促进境内外货物中转集拼和分拨配送业务集聚,业务辐射韩国、日本、俄罗斯、立陶宛、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青岛片区将进一步优化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流程和功能,吸引在境外港口中转的国内货物回流,进一步增强青岛港的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力,助力青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

(一)优化流程,提升国际中转集拼业务能力。

加快国际中转集拼货物多功能集拼仓库的智能化改造,进一步简化货物中转、集拼、国际分拨运作流程,实施顺势监管和信用监管,缩短拼箱货物在口岸的关务操作时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拼箱作业能力,进一步强化青岛港中转港地位。

(二)加大支持力度,培育产业集群。

支持国际物流货运企业开设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国际中转集拼监管仓库,逐步扩大国际中转集拼仓库规模,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支持相关企业拓宽国际航线,吸引长期货源,推动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物流增值服务集聚,培育国际中转集拼生态系统。

(三)探索海铁联运,打造竞争新优势。

通过航运口岸国际中转集拼经验,利用中欧班列国际通道,探索开展国际海铁联运过境集拼业务,改变目前港口内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只能采用海运的现状,打造青岛航运枢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