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深1度丨沿黄9省(区)共同奔赴 自贸试验区联盟对九曲黄河意味着什么?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3日讯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9省(区)再有大动作。
8月22日至24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启动暨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济南举办。大会深入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探讨自贸试验区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和黄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近年来,山东利用自身区位和产业优势,扛牢“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重大使命,利用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高能级开放平台创新优势,积极打造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取得显著成效。
据介绍,在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三周年之际,建设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将为山东各经济功能区带来制度创新、物流交通和产业合作等多方面的新机遇,也将促进沿黄省区合作交流更加紧密,共商发展举措,共建重大项目,共享丰富资源,有助于打造规模化、特色化的跨区域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同频共振 绘就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谐画卷
数据显示,从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全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开放新高地“多点开花”,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正能量。
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应有之义。数据显示,沿黄9省(区)合计面积13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4.2亿、地区生产总值28.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5.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3.5%、29.8%、25.1%和14.3%,每个省(区)都有各自特点和优势。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涉及沿黄9省(区)12个自贸片区和15个经济功能区,资源禀赋优越、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利用自身资源和平台优势,沿黄9省(区)正在公共信用评价、行政审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物流运输服务等方面开展联动合作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功能作用不断加强,山东“牵头”组建的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正是其中典型。未来,沿黄9省(区)还将在创新举措互鉴、平台共享共建、跨区域产业合作等方面展开更多有益尝试,助力黄河国家战略深入推进。
闪电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沿黄9省(区)酝酿已久。
以山东为例。2022年1月开幕的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做强开放载体平台。加强自贸试验区系统化、集成化制度创新,建设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筹建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并将其列入2022年山东要办的100件大事。
疫情之下,外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以来,国际国内诸多超预期变化增加了稳外贸的压力和挑战。山东积极做好“乘法”,牵头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推动山东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与17个开发区围绕特色产业开展联动创新,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可谓恰逢其时、恰逢其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表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成立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一个公共平台,构建了一个区域协作机制,无疑将有助于更好发挥黄河流域各省(区)间的比较优势,强化区域互补协作,形成整体发展合力;对山东而言,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可以激励山东在自身发展上扬长避短,进一步练好内功,不断提升经济规模和竞争实力,同时,也能够为山东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内陆腹地带来重要机会。由此,助力山东在黄河生态经济带乃至全国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展现担当 为沿黄自贸试验区建设注入新动力
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国家赋予山东推进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获批三年以来,山东自贸试验区主动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担当,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起势。
从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的建设工作,可以深切感受到其创新的显著成果——
济南片区通过实施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化、外籍人员往来便利化和营商环境便利化五大举措,着力推动对外开放提档升级。已累计实现进出口164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6.7亿美元,以不到全市0.4%的土地,贡献了全市34%的进出口额和36%的利用外资额。
青岛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航运贸易金融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如今其106项国家试点任务形成22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项在全国推广,7项在国家部委备案,2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2021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园区”。
在烟台片区,“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成为山东自贸试验区唯一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的制度创新成果,“山东海南聚焦‘蓝色种业’协同培育优质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做法被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推广,“进口散装葡萄酒保税加工新模式”跻身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2021年,山东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3843.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5.6亿美元,分别增长39.4%、38.1%,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9.9个、19.1个百分点,在占全省万分之7.6的土地上,创造了全省11.9%的实际外资和13.1%的进出口。
可以说,山东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点战略依托。
但对山东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在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三周年之际,立足全国大局,围绕“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国家干什么”,主动思考、主动谋划、主动创新、主动担当,山东率先提出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倡议,旨在开放合作中不断增强黄河流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发展协同合力,更好服务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落地落实,同时为沿黄自贸试验区建设注入新动力,带动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出组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同时,山东更从细处着手,提出建立联盟工作机制、确定合作重点、制定联盟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事项等一系列建议和举措,助力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统筹各方面资源,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倡议甫一提出,就得到了商务部的大力支持和沿黄各省(区)的积极响应。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成立,为山东进一步打造区域开放发展高地,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显而易见。
比如制度创新会更加有力。主要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创新协作、大力复制推广创新成果、建立智库合作联盟,充分发挥自贸制度创新优势,为国家试验、为发展试航、为开放试压。
比如物流交通会更加畅通。通过推进高铁、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起现代流通体系,形成沿黄达海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
比如产业合作空间会更加广阔。联盟将促进沿黄省(区)合作交流更加紧密,共商发展举措,共建重大项目,共享丰富资源,有助于打造规模化、特色化的跨区域产业集群。
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智库中心主任贾永飞看来,山东在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商贸流通、区域协同等方面不断加强沿黄省区通力合作,这对山东来说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建设更多科研平台、达成更多共识、促进更多项目,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山东也把建设试验区、发展经济的经验和做法,融入到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合作里,为促进9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山东贡献。
这样看来,黄河自贸试验区联盟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充分体现山东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担当作为的同时,亦为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了广阔腹地,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