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首页
>专题专栏>走出去-一带一路>相关资讯
一带一路工程承包企业风险:政治、汇率、劳工与原材料
发布日期:2017-04-14 09:25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国内某企业承建东南亚某国政府工程,因该国发生军事政变,新政府否决前任政府的一切项目,导致中国承建项目被暂停,前期支付的履约保函险被没收。某集团承建非洲某国机场航站楼工程,该国政府因国内经济秩序混乱,财政实力单薄,无力支付工程款而违约。对此,中国“走出去”企业应如何应对?
在中国海外投资活动中,工程承包建设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中国对外工程承包营业规模快速增长,基本稳居全球第一。但中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市场也面临着千差万别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和投资风险。
    中债资信与社科院世经政所在4月10日发布的《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下称《蓝皮书》)中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发展空间,然而在投资机遇不断显现的同时,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需要加强对东道国风险的研判。《蓝皮书》还使用大量案例解释了在政治与经济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劳工和原材料成本风险、合同风险等方面中国对外工程承包所面临的潜在冲击。

工程承包的政治风险冲击
    2015年,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完成营业额1540.7亿美元,同比增长8.2%,新签合同额2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5%,带动设备材料出口161.3亿美元。
    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整体实力也得到大幅提升,业务范围已从最初的土建施工拓展至工程总承包、项目融资、设计咨询、运营维护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
    《蓝皮书》指出,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进行工程承包的过程中,许多工程承包项目具有政府背景或由国际援建,鲜明的政治色彩使其容易遭受一些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的政治或经济风险的冲击。
    譬如,中国企业承建的项目主要涉及住房建设、水电、道路、机场、通讯等多个行业,这些项目投资规模较大,一般由政府部门组织建设或由国际社会援建,具有鲜明的政府背景和政治色彩。因此,一旦东道国发生政治动荡、政权更迭或者经济形势恶化等风险事件,这些标志性的政府项目极易受到风险的冲击。
又例如,工程承包更易受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
    《蓝皮书》指出,工程承包项目施工周期长,项目结款日期和方式一般事前约定,使得项目结汇自由度受限,而且承包项目部分人工、采购成本支付国际化,因此,与制造业、能源矿产等直接投资项目相比,工程承包更易受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
    工程承包项目从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完工到后期维修,一般最少需要两年,大型或特大型项目会持续到十年甚至几十年。如此漫长的施工周期,甚至比一般性直接投资的经营性项目的生命周期还长,这必然会大幅提升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遭遇不可预见风险事件的概率。而在所有风险中,能够对企业的成本和收益造成直接财务损失的主要是汇率波动风险。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海外投资活动都会受到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但与制造业、能源矿产等直接投资项目相比,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大。
    第一,工程承包项目的结汇自由度不灵活。工程承包项目的结款日期一般由合同事前约定,不能随意调整。第二,工程承包项目需要更多国内的技术工人,采购也更加国际化,这些成本一般都用人民币或美元支付,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如果在项目施工期间,遭遇人民币升值或者美元贬值,就相对增加了承包商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支出。

劳工和原材料成本风险
    《蓝皮书》称,劳工和原材料成本是决定海外工程项目成本的两大主要因素,严控两大成本也是中国企业低价中标策略的基础优势,但东道国相关领域的法律政策,可能会限制这种优势的发挥,进而激发一定的风险。
    其中,东道国劳工人数限制和许可证制度,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障碍。许多国家对于工程承包项目中外籍劳工数量设定了严格的比例,或者不允许外籍普通劳工进入本国劳动力市场,只能引进一定数量东道国缺乏的技术工人。
    但一般情况下,东道国的劳工素质、工作习惯和效率可能无法满足中国承包商的工程管理要求,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要求很高的工程,如果当地劳工无法胜任大部分工作,为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中国企业只能花钱买“进入指标”,由此造成人力成本大幅提高。另外,一些国家的法律还针对外国劳务专门设定了“工作许可证”制度,即只有持有劳工部门签发的“工作许可证”,并在工作许可证规定的单位工作才是合法的,否则劳工和雇主都将被罚款。
    此外,东道国与原材料相关的法律规定可能会导致项目成本增加、影响工期。例如,东欧某国《公共采购法》禁止因原材料成本提高更改中标价格。国内某公司中标东欧某国高速公路项目,中标时,受欧债危机影响,当地经济不景气,原材料价格较低,到了2011年,该国一些原材料价格和大型机械租赁费大幅上涨。中国公司曾要求对中标价格进行相应调整,但公路管理局依据《公共采购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拒绝调整。最后,中国企业只能无奈接受原材料成本上升造成的损失。

合同风险
    《蓝皮书》还提出,合同条款设计复杂、参与主体多元化,合同管理难度较大,容易产生风险。
    工程项目的合同风险是指由于合同条款制定的不完善以及合同执行不力等因素给工程施工带来的风险。
    工程承包合同内容较多,条款设计详细,直接关系到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利益的分配和承担风险责任的划分,如果合同条款制定不完善,合同中许多条款都是为业主服务的,将有利于承包商的条款删除,而忽视了承包商的权利,或者借助熟悉东道国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等优势,将业主可能承担的风险全部转嫁给承包商,这些合同缺陷肯定会使承包商处于不利地位。
    另外,合同执行过程中,承包商将与业主、分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公司、咨询机构等各种主体开展交流与合作,而且这些主体可能还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如果承包商不能依据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责任处理好各种关系,就可能会遭受损失。例如,某企业承建欧洲某国高速公路项目,由于合同翻译工作不到位,对合同中关键条款谈判不重视,对合同审查不清,未能发现合同中许多关键条款缺失,导致后期施工过程中合同纠纷频发。

未获国际认可的中国标准带来风险
    《蓝皮书》称,国际上各种技术标准存在差异,中国标准未获国际认可,给中国承包商海外施工带来不便。
    技术标准在国际工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决定了工程材料的选购、施工方案的确定、验收标准以及工程造价等。目前,中国企业采用的是国标(GB)或中国标准,其他国家除了自己国家的规范外,有的使用美标、英标、欧标、南非标准,甚至有的规定采用上述两种以上的规范。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的要求和现场条件严格把握技术标准的适用性。另外,工程设备和材料标准往往与技术标准相配套,由于中国标准并未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可,中国物美价廉的设备和材料走向世界面临一定的障碍。
    实际上,我国大量的设备和材料已经能够满足美标和欧标的要求,只是缺少一份国际通行的认证证书。但是,正因为如此,大幅增加了中国工程承包企业的施工难度和成本。
    例如,在中东某国轻轨项目中,业主请英国的设计单位按欧洲标准设计,因此订购了大批欧洲的控制设备,其价格大大地超出了原合同的预算,导致承包商成本大增。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引入中国标准,原材料和设备成本都会大幅下降,可以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山东商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