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部吸引利用外资、改革内资、壮大民间资产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离不开政府的诚信,诚信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
一、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诚信的重要性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充当着裁判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又是市场主体之一,直接参与经济运行过程。政府在社会组织系统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必然决定了政府的诚信表现会受到社会组织、广大公众的高度关注。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
(一)政府诚信的引领作用。政府诚信作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公众诚信、个体诚信等)的基础和核心,发挥着主导和推动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诚信空间需要政府来引导,“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政府无信必颓”,政府必须以诚信为表率。
(二)政府诚信的后盾作用。政府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强力支柱,一旦政府不守信用,那么它对社会信用的损害将是致命打击。在社会信用系统出现问题而无法正常运转时,政府信用便成为巨大的后盾力量。
(三)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吸引投资者,需要良好的软硬环境,而诚信则是重要的投资软环境之一。诚信环境优劣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当前我国存在的诚信问题,已经给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必须强化诚信意识,加强诚信体系和制度建设,努力塑造诚实守信的政府形象。在招商引资中更是如此,一个不讲信用的政府,谁还会来投资兴业呢?
二、目前部分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诚信问题
尽管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是讲信用的,服务也是十分到位,但基于国家对土地指标的限制等多种因素,也确实有少数政府超越本部现实状况,过分承诺其权利之外的种种条件,其实际行为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信誉,给一方投资热土泼了冷水。
招商引资时企业被奉为座上宾,但在项目投产后,地方政府承诺的条件不兑现情况比较普遍,“新官不理旧账”问题较突出。恰恰此时的企业,需要更多的是帮助、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更多的是讲诚信、讲信用。当初随口允诺,而今公然毁约;政策环境变化无常,日常施政颠来倒去。被戏称为“JQK式忽悠”。这般招商引资,毫无信誉度和服务性可言,就是“一锤子买卖”,企业将之形象地描述为“JQK” 很是恰当:先勾我们进来,圈块地给我们,然后再尅我们。
“J”就是狠狠盯住你、勾住你。听到的、看到的、扑风捉影抓到的一切所有商机和投资信息,只要你不是本土的企业商人,就锲而不舍、不惜代价、一追到底,一批接着一批、一个规格高过一个规格去拜访,请进来,高档次热情款待。
“Q”就是想办法套住你、挎住你。用土地、政策、环境保护、设施配套作筹码,返税免费、高利回报作诱饵,叫商人既碍于情面,又看到有利可图,再加上无法抗拒的“甜言蜜语”作承诺,商人一时的沉“醉”,初次相识交道,确是陷于难以自拔。
“K”就是慢慢地收拾你、再剋你。企业开始投资上马,厂房、设备、工程、生产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回过头来,再找政府兑现当初承诺,企业不得不拜佛求菩萨,手续一个一个办,部门一个一个跑,请吃喝、陪玩乐,不是打折扣就是卡壳,要么推诿扯皮令人发指、望而却步。
基于此,难免会埋下种种隐患。在很多地方的政府架构中,都设有由骨干官员牵头的、跨部门合作的招商团队。这虽然极大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效率,却也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此类“招商机构”,长久脱离于地方公共治理的具体实践之外。由此导致招商环节与“养商”环节脱节,让投资者一再遭遇“有人招没人理”的尴尬。只有多点真诚、少点套路,才可避免“JQK式忽悠”。 “JQK式忽悠”,终究只是一种短视的投机,无法带来真实的利益增量。招商时说一套,招来后做一套,新官不理旧账,凡此种种,用“JQK”式招商来概括,很形象。这种现象,往往在地方换届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过去的招商政绩已经被前任官员拿走了,现在的官员有新的政绩需求。真正优质的资本不会冲着“无底线”优惠来投资。资本的选择已经说明这一点,那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往往是政府公共服务水准较高,同时也较为尊重契约精神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JQK”式招商堪称发展的毒瘤。也许,地方政府本意不坏,许诺的各种优惠做不到,有时是因为国家政策不允许,或者地方实际达不到;但是,可能做不到的就不应随意许诺,这是基本的诚信问题。“JQK”式忽悠招商,伤害的不只是某个企业的具体利益,而是地方整体的投资软环境。
如我省某市引进“理想镇项目”此项目是该市于2013年4月在一次省里组织的重大活动中作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市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项目由XX市智诺投资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XX市理想镇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总投资38亿元,总占地面积83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是一个以养老养生为主题的高品质低密度住宅大盘。项目签订后投资方即刻进入该市,注册成立公司,该市也按协议约定先期给予20亩的公司本部建设用地,公司迅速投资近三千万进行建设。原计划五年内分为三期滚动式开发,其中一期开发21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6万㎡。三年过去了,第一期的开发都未能正常动工进行。其原因就在于土地指标解决不了,项目无法正常推进,使投资方进退两难,苦不堪言。
诸如此类“招商项目”在我省各市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同时,不讲诚信、只招商,不护商、不养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成活率奇低,外资、区域民营经济长久裹足不前。
各级政府一个必须重申的常识是,若无法真正让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则之前所有关于招商引资的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多点真诚、少点套路,才可避免“JQK式忽悠”。 “JQK式忽悠”终究只是一种短视的投机,无法带来真实的利益增量。若要真正创造条件鼓励外资、民营企业发展,要重视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诚信问题。
三、政府在招商引资诚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李克强总理在加速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多次讲话中,对各级政府的信用问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政府信用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良性运行具有主导作用。为此,建议:
(一)政府在招商过程中,首先在思想上应该树立起“诚信招商”的意识,对还没有确立的项目要讲诚信,对已经确立的项目更要守信誉,不能为了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便不顾一切的做出不可能实现的承诺,不能有把外资引来后就万事大吉。更不能抱着以前的承诺可以推翻,以前的政策可以修改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政府诚信招商的品牌,才能建立起诚信政府的形象。
(二)量力而行,勇于担当。对于本地区的现实情况,各级政府都必须熟知一二,土地指标有多少,政府财力能担多大,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为此,才能使本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给投资人造成的损失,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政府指定的其他企业签订的合同(协议),政府都应对合同不能履行而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时,赔偿的范围应包括商机损失、银行贷款利息损失、汇率损失等一切损失。
(三)建立省级层面的政府招商诚信解决机制平台(可设在个行业主管机构内,或纪律检查部门),上级政府诚信解决部门,可根据上访情况,有权对下级政府诚信行为进行检查、核实,督促下级政府纠正其不诚信行为,对拒不改正错误的政府主要领导人可建议上级党委机关给予通报,对于给政府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的,可建议纪律检查部门给予党纪处分,并建议上级党委调整其岗位。
(四)完善招商引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完善立法制度,明确规定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权利限制及职责,对于超出权利范围做出承诺的政府官员,应予提出批评和教育;对在职权范围内做出承诺后,又不履行承诺的政府官员,首先进行严肃的批评,并要求立即纠正,对于指正后任不改正的应予以调整其岗位。增强及完善法律救济措施,规定投资者对地方政府招商过程中越权承诺或不履行承诺的行为,有权向该地方政府同级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起诉讼,以保障受案法院的司法独立及公正裁决。
(五)完善现有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外资、民营资本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优惠政策对各类投资者也有积极作用,但这些都不应该被高估,有些区域虽然实施了优惠政策,但其区域的不利因素并没有被优惠政策所改变,比如我国最早确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其在政策方面是类似的,但吸收的外资却有很大的差异。而外资也不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健康的产业规划、良好的投资环境、合理的人力资源库才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应该合理地引导地方政府认识到这些才能合理地制定吸引外资的政策和合理地进行招商引资工作。地方政府争相利用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除了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外,有些地方政府领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人的政绩和仕途。为了规范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就必须完善现行偏重GDP、税收收入等经济指标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强化对地方综合经济实力、群众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考核。2013年底,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改进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通知》,提出不能仅仅把地区GDP(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并完善考核指标。随着各级政府对干部政绩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各地违规进行招商引资的动力将逐步减弱,直至消除。
(六)提高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目前很多地方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成了主导者和决定者,对招商引资工作干预过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商引资应该由政府为主导行政干预为基础过渡到以企业为主题市场为基础,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企业的自主性,政府的主要工作应该是积极为投资商在土地征收、土地使用、占用土地审批、资源实现共享方面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公平的投资环境,杜绝管理部门在土地的办证审批、协调服务中进行变相收费,间接地或者直接地收受好处费。提供高效、便捷和优质的服务应该是以后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最主要最直接的工作,转变政府对于社会、市场和企业的管理模式,推动政府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也是地方投资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在具体的招商引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在招商引资的制度方面仍然存在不完善,对招商引资工作带来潜在的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是我们目前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