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首页
>政务公开>厅机关子站>直属单位>山东省国际投资促进中心>投促研究
经济转型时期山东煤化工业存在的问题与对外合作建议
发布日期:2017-03-10 15:23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经形成比较坚实的煤化工产业基础,围绕“焦、肥、醇、炔、苯、油”六条特色发展主线,以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为支撑,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装备,发展质量明显改善,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煤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尿素、甲醇和醋酸等)产业链及相关产品系列。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省焦化、化肥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尿素产能居全国第1位,焦炭产能居全国第3位,焦化产业综合效益连续六年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煤气化产品链条逐步延长,合成氨、甲醇、醋酸、煤焦油深加工等产品初具规模。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规模以上焦化企业52家,产能6100万吨,其中,列入国家准入公告管理的企业42家,产能5090万吨;煤炭行业内共有煤化工企业15家,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从业人员7987人,焦化企业52家,实现销售收入740亿元,从业人员约5万余人。我省煤化工企业充分满足了山东钢铁冶金工业需求,并为周边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冶金和化工行业提供充足的冶金、铸造焦和煤焦油、苯类、甲醇等化工产品。兖矿集团、潍焦集团、中融新大集团、荣信集团、金能科技、盛隆化工、洪达化工等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盈利水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015年全省焦炭产量4364.5万吨,比2013年增长1.1%;甲醇产量613.6万吨,比2013年增长28.7%;煤焦油产量174.5万吨,比2013年增长4.5%;粗(精)苯产量66万吨,比2013年增长10%;页岩油产量112275吨,比2013年增长3.6%;炼焦工序能耗同比降低1.27%,吨焦耗新水下降10%;合成氨产量744.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2.9%,居全国第一;尿素产量456.3(折纯)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2%,居全国第一。全行业综合效益连续7年保持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表一、2015年山东省焦炭骨干生产企业产量一览表

序号

重点企业

2015年产量(万吨)

所在市

1

山东焦化集团

860.1

滨州、菏泽、临沂

2

山钢股份莱芜焦化厂

377.2

莱芜

3

山东潍焦集团

377

潍坊、枣庄

4

山钢股份济南炼铁厂

265.6

济南

5

山东荣信煤化公司

260

济宁

6

滕州盛隆焦化公司

203.3

枣庄

7

山东金能科技公司

187

德州

8

兖矿国际焦化公司

175.2

济宁

9

山东浩宇能源公司

124

日照

10

山东宝鼎焦化公司

107.2

滨州

 

 

 

 

 

 

 

 

 

 

 

 

 

 

 

表二、  2015年山东省部分煤化工产品产能表

产品名称

山东省产能(万吨)

全国产能(万吨)

占全国比重

合成氨

744.9

6780

10.9%

甲醇

613.6

5000

12%

焦炭

4364.5

61000

7.20%

尿素

456.3

7144

6.4%

浓硫酸

55

300

18.30%

醋酸

90

830

11%

醋酐

30

90

30%

 

表三、     2015年山东省甲醇骨干生产企业产能一览表

重点企业

生产产能(万吨)

兖矿国宏公司

50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公司

50

枣庄新能凤凰公司

72

兖矿鲁南化工公司

30

山东荣信煤化公司

30

临沂久泰公司

40

兖矿国际焦化公司

24

 


表四、2015年全国尿素产量前10名一览表

省(区、市)

产量(折纯,万吨)

同比增加(%

全国总产量

3333

10.14

1

山东

456.3

5.67

2

山西

405

15.58

3

河南

354

23.35

4

新疆

262

25.07

5

四川

211

4.78

6

湖北

188

7.79

7

河北

176

14.67

8

安徽

148

10.18

9

江苏

142

0.99

10

贵州

107

13.78


(二)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焦化行业全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5.5米及以上和先进的4.3米捣固式焦炉,目前炭化室高5.5米及以上的大中型焦炉产能已达3320万吨,占全省总产能55%,高于全国45%水平。煤气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日处理煤2000吨级以上煤气化装置、大型空分装置、低温甲醇洗装置、百万吨级煤间接制油反应器先后实现自主研制和投入生产。

(三)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5年来,我省累计淘汰落后合成氨产能191万吨、尿素产能169万吨、碳铵产能228万吨、焦炭产能869万吨,在全国率先完成对4.3米以下的捣固焦炉及工艺的淘汰任务。20112014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等折算节约标准煤近500万吨。煤焦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煤焦、煤气、煤焦油、粗苯、甲醇等系列产品,正在向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精制、焦炉煤气制甲醇制LNG、精细化工发展。煤气化产业向高附加值、低污染精细化和清洁能源转型,百万吨甲醇制烯烃一期项目等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建成投产。煤炭伴生的油页岩资源形成循环产业链,山东能源龙矿集团页岩油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龙口市形成年处理油页岩120万吨、产油12万吨的能力。

(四)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煤焦油深加工方面,由沥青延伸发展高级石墨碳素、改性沥青、硬质沥青等主导产品,推广常减压分离工艺等节能技术。粗苯加氢精制方面,采用苯加氢工艺、苯加氢精制等生产技术,延长了芳烃产品产业链。煤气合成转化天然气方面,实施焦炉煤气制甲醇节能新工艺、液化纯氧蒸汽转化工艺、无催化纯氧蒸汽转化工艺、副产蒸汽驱动等节能技术。煤气化方面,自主研发大型煤气化、大型煤制甲醇、煤间接制油、煤制乙二醇等技术。目前,我省煤气化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兖矿集团已建成国家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煤化工国家级重点试验室,拥有水煤浆气化、干煤粉气化、低温费托合成煤制油等1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目前我省水煤浆加压气化、粉煤加压气化、煤间接制油等技术已经占据全国领先位置。山东焦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建材研究总院共同成立了青岛联合冶金研究院,其中院士14,科研人员350人,目前,集团拥有各种专利技术39项。山东荣信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国家级能源管理中心,实施能源阶梯管理,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目前,公司已获10项实用新型专利。

(五)区域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目前,已形成了鲁西、鲁北、鲁中、鲁南等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已建成潍坊煤焦化深加工产业园区、淄博煤焦化气产业园区、临沂焦炭及煤化工产业园区、菏泽煤化工产业园区、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聊城鲁西化工工业园区、枣庄煤化工产业园区、滨州(邹平)煤焦化气产业园区、德州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

(六)骨干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至201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氮肥生产企业24家、焦化生产企业52家、甲醇生产企业28家。兖矿集团、华鲁恒升、山东焦化集团、山东金能科技、山东潍焦、山东荣信煤化等企业主要产品产能、产量及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能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煤化工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传统工艺技术和产品比重大、环境治理压力大、资源优势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严重。

(一)产业层次水平低。我省煤化工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先进与落后产能并存,低端产业大量重复建设,中高端产业存在缺口,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传统煤气化产业是在以煤为原料的中、小型氮肥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长期粗放型发展模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2015,国内尿素总产能为8204万吨,实际产能6850万吨,装置利用率为83.4%,产能过剩1354万吨,预计“十二五”末过剩2000万吨,我省尿素过剩情况也十分严重。2015,我国焦炭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过剩达21%左右,我省焦炭产能过剩近14%。我省煤化工产业传统项目和初级产品比重大,现代煤化工比重小,特别是以新型气化技术为龙头的煤化工项目少,上下游产品关联度低,下游产品深加工不够,精细化率偏低、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油页岩炼油产业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能力弱,资源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引进或自主研发小颗粒油页岩炼油技术。

(二)资源条件约束大。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将我省纳入煤炭消费控制区域,明确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鲁四省市煤炭消费比2012年净削减1亿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规政策,对煤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化工企业用水量大,能耗高,节能减排和治污任务重。我省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煤炭产量连续13年没有增加,保持在1.4亿吨左右,但煤炭消费量逐年增加,目前全省煤炭年调入量达到2.5亿吨左右,煤炭价格较高,转化成本高。同时,工业用地、建设、原材料、物流和人工等成本明显高于西部省区,导致我省煤化工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攀升。

(三)产业布局结构散。我省煤化工产业布局总体上较为分散,建设项目设计分布不合理,园区化程度不够,公用工程、公用资源利用程度低,无法形成协同效应,造成投资增加和大量资源浪费。煤化工企业关联度低,市场竞争激烈,造成规模效益不足,难以形成集群竞争优势,创新和环保都受到制约。

(四)企业竞争能力弱。我省煤化工企业在技术、装备、管理上、市场开拓上仍存在明显不足。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新技术产品少,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技术装备、职工技术素质与现代煤化工产业要求尚有差距,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及熟练技术工人较为缺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够强,资金普遍紧张,融资成本较高,经济效益总体状况比较差,亏损面较高。

三、对外合作建议

 结合“一带一 路”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我省现代煤化工技术、装备、工程和人才优势,积极利用境外煤炭资源和环境容量的优势,采取境外煤炭开采转化一体化,境内外上下游 一体化,境外重大工程技术装备总承包等方式,深化与沿线煤炭资源国务实合作,通过境外项目合作,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带动煤化工技术装备及工程服务“走 出去”,促进现代煤化工企业进军国际能源化工市场。

(一)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各类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我省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作出积极贡献。

(二)拓展对外合作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工程承包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我省资金、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合作,有条件的项目鼓励采用BOTPPP等方式,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开展装备制造合作。与具备条件的国家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国际产能合作要根据所在国的实际和特点,灵活采取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技术援助等多种方式,与所在国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

(三)创新商业运作模式。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营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法律政策配套的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良好区域投资环境,引导省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通过互联网借船出海,借助互联网企业境外市场、营销网络平台,开辟新的商业渠道。通过以大带小合作出海,鼓励大企业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走出去”,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四)提高境外经营能力和水平。认真做好所在国政治、经济、法律、市场的分析和评估,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建立效益风险评估机制,注重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完善内部投资决策程序,落实各方面配套条件,精心组织实施。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妥善防范和化解项目执行中的各类风险。鼓励扎根当地、致力于长期发展,在企业用工、采购等方面努力提高本地化水平,加强当地员工培训,积极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承担社会责任,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作贡献,实现与所在国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立企业境外经营活动考核机制,推动信用制度建设。加强企业间的协调与合作,遵守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坚决防止无序和恶性竞争。

(五)加强境外资源开发,推动煤化工重点领域境外投资。充分发挥国内技术和产能优势,在市场需求大、资源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加强资源开发和产业投资,建设煤化工生产线。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重点,开展煤化工下游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建设绿色生产基地,带动国内成套设备出口。

(六)完善对外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高层合作机制的作用,与重点国家建立产能合作机制,加强政府间交流协调以及与相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合作,搭建政府和企业对外合作平台,推动煤化工业和装备制造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完善与有关国家在投资保护、金融、税收、海关、人员往来等方面合作机制,为煤化工业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和综合保障。

(七)改革对外合作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境外投资审批,除敏感类投资外,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全部实行告知性备案,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完善对省内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从注重事前管理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完善对外承包工程管理,为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创造便利条件。

(八)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煤化工业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原则,为煤化工业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PPP项目贷款业务,提升我省煤化工业装备和产能“走出去”的综合竞争力。鼓励省内金融机构提高对境外资产或权益的处置能力,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矿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监管协调,降低和消除准入壁垒,支持中资金融机构加快境外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布局,提高融资服务能力。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协调,共同开展境外重大项目合作。

(九)扩大融资资金来源。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境内外市场募集资金,用于“走出去”项目。实行境外发债备案制,募集低成本外汇资金,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资金需求。

(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坚持企业自我培养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培养一批复合型跨国经营管理人才。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先导,加快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国际化交流平台,为煤化工业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人才支撑。

(十一)加强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支持“走出去”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定期发布重大国别风险评估报告,及时警示和通报有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大风险,提出应对预案和防范措施,妥善应对煤化工业和装备制造合作重大风险。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法律等手段,切实维护我省企业境外合法权益。完善境外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和处置各类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企业和工作人员的境外安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山东商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