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中东石油在全球能源供给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主要大国无一例外地都在该地区的有着某种形式的存在。对中国而言,中东不仅仅是能源来源的重要地区,也是“一带一路”的商品、资本输出市场和金融合作伙伴,包括自贸区、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国际化等等。
文 / 张卫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博士后
1二战前的中东地缘价值
首先,中东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处在一个斜的十字路口:从东南到西北是喜马拉雅山到阿尔卑斯山的山脉中段。从西南到东北是非洲撒哈拉沙漠到亚洲北部蒙古戈壁荒漠的世界最大干旱带。在这个十字以内,当中是伊朗高原和阿拉伯沙漠,周边是印度河、尼罗河和两河流域,自然禀赋相对匮乏,地理条件比较多元,呈现碎片化。
十字交叉的北部是东西走向的高加索山脉。高加索山脉以北就是古代所谓的黑森林地区,高加索南边是平整但狭窄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往南是两河流域和荒漠。十字交叉的周边是黑海、里海、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等。这些水系增进了地区的碎片化,使得陆地交通更加狭窄,同时水系也构成替代性的交通途径。
在文明的早期,中东就是东西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进行人员和物资交换的一个通道。在东西方向主要体现为货物的贸易,比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和印度的香料和黄金由东往西进入欧洲。
南北方向上的人员交流比较多,包括欧洲的雅利安人东进和亚洲的东方游牧民族西进。他们在东西方交流的时候都会在中东地区沉淀下来,促进中东地区族群基因的多元化。
由于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本身的土地资源比较贫瘠,自然禀赋比较匮乏,所以在早期它主要体现过境路径的作用,地缘价值主要取决于东西、南北两端文明的发展落差和彼此需要的程度。
在经典帝国时代,中东地缘价值就在于地区内外国家对丝绸之路控制权的竞争。伊斯兰世界内部从东往西是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伊朗的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在经典帝国时代就是大家去抢地盘和控制成块路线。由此带来的是帝国之间的相互取代,包括阿拉伯帝国取代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取代了阿拉伯帝国,然后奥斯曼帝国又把东罗马帝国消灭了。
西方殖民竞争时代,在东西方向是英国试图将埃及、波斯湾和印度的殖民地连成一线,在南北方向俄罗斯持续向南开拓,想获得在印度洋的暖洋出海口。双方竞争的一个交叉点就在伊朗和阿富汗。西方殖民竞争导致两个结果,势力均衡或者世界战争。
早期英国是把中东作为保护它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印度的缓冲区,甚至把阿富汗从伊朗割裂出来去阻挡俄罗斯的南下。在波斯发现石油以及石油被运用到英国海军以后,波斯湾的军事意义、军事价值就更加突出。
这吸引各国去中东地区竞争,包括德国提出一个3B铁路,即从柏林到拜占庭到巴格达。这个战略引发了英德间的直接竞争和殖民列强重新分化组合,间接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为了避免帝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再次导致战争悲剧,英法之间以赛克斯-皮科协定瓜分中东,这个协定奠定了中东现代民族国家的版图格局。二战时德国试图通过乌克兰、高加索去抢占中东石油,这导致英美苏抢先占领伊朗然后将伊朗作为中转站,向苏联输出物资援助,帮助苏联打败德国。二战后,三国在伊朗的撤军问题又成为冷战的一个起源。
2二战后的中东地缘变化
二战后,英帝国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尤其印度独立后,英国已没有必要维持强大波斯湾驻军,而且在那里英国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去抵御苏联南下企图,所以在上世纪60年代末英国把整个波斯湾地区的防务责任移交给了美国。
美苏争霸时期,两国分别在波斯湾地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扶持一批中东国家作为代理人。苏联主要扶持共和制民族主义国家,如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美国扶持君主制国家包括沙特、伊朗还有约旦等。美苏争霸也助推了波斯湾两伊的争霸。
为此,伊拉克和伊朗都把大笔财富用于军事力量建设,这也就导致了民生改善受到抑制。尤其是在伊朗,后来就导致了伊斯兰革命,而这又促发了两伊战争。两伊战争后期,伊拉克的萨达姆构建了一支庞大的国防部队。这个费用很难维持,而且又欠下了很多外债;同时由于有了这支庞大部队,萨达姆有了更大的地区野心,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入侵科威特和海湾战争。
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国主导的中东地区秩序,是在海湾战争以后形成的。随着苏联瓦解冷战结束,美国大规模军事部署波斯湾地区。老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在波斯湾建立的安全秩序主要是利用海合会国家,以沙特为为主,在波斯湾建立一个遏制伊朗和伊拉克、同时维护以色列的安全格局。当时美国的一个政策叫做“东遏两伊、西促和谈”,在西边为了保障以色列,同时也为了缓和阿拉伯国家反西方反美的情绪,提出“西促和谈”政策去解决突出的巴勒斯坦问题。
在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因为俄罗斯、中国都比较虚弱,所以美国能够一极独大,全球秩序暂时比较稳定。但是等到新兴国家崛起,并提出了多极化以及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时候,美国就很难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控制中东地区。所以美国就开始采取单边主义的政策,尤其是在“9·11恐怖袭击”之后。
美国在这个地区构建的秩序,是把很多在该地区重要的国家排除在外的,比如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等等。这些国家的军事实力都很强,在该地区有很大的话语权。这就决定了美国在该地区的秩序安排本身就很难维持。为了维持这个地区秩序,美国打击伊拉克,推进大中东民主化改革等,这些都直接刺激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高涨。
3“阿拉伯之春”带来的变化
伊斯兰复兴运动排斥西方、反对美国;加上金融危机以后欧美传统消费市场陷入萧条,美国对中东的能源依赖度下降,对地区能源输出安全也不太在意,再加上新兴工业国崛起引起的全球力量格局调整,美国不得不进行亚太再平衡。美国要维持全球的主导地位,因此中东在它的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就下降了。
以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阿拉伯之春”爆发的背景,因为没有人再去关注中东,那些本来依靠美国援助才生存下来的政权比如埃及、突尼斯等等,他们失去外部的重要资源输入以后,内部的权力资源分配就很难摆平。年轻人对国家运行不太懂但是又接触了大量的由西方输入的民主自由的概念,就会去尝试引进一些激烈变动,这就导致“阿拉伯之春”。
在“阿拉伯之春”的过程中,当地的政权本来是作为西方的代理人存在的。他们失去了外部的依靠,就只好去向当地传统权力支柱——部落和宗教去靠拢,这又助长了原教旨主义的一个崛起,“伊斯兰国”就是典型。
从经典帝国时代开始,地区内部围绕丝绸之路控制权的争夺,形成了激烈的争夺关系,进而转化为地缘的竞争和教派的竞争,集中体现为伊朗和沙特之间的安全困境。在“阿拉伯之春”前后,地区力量格局上发生一些相对变化。沙特在美国准备撤出时候就连续好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采购去巩固其国防。
在“阿拉伯之春”中,伊朗获得了美国的松绑,达成了一项伊核协议。这样伊朗的预期向好,可以与沙特竞争国际市场份额以及欧佩克内部的石油定价权。同时由于伊朗的自然禀赋和人口数量、素质都要优于沙特,伊核协议后伊朗的潜力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反过来,沙特尽管进行了国防速成建设,但它的安全顾虑没有消除,尤其在美国这样的霸权势力离开后,沙特的安全恐惧将会复活。
沙特和伊朗的国内问题都很多,其中主要的问题有年轻人的就业,即社会、政治参与问题以及宗教激化和社会不宽容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发展社会经济。但是两国将对方作为假想敌转移国内矛盾的思维很难扭转。
地区国家的安全主导意识与敌意竞争的状态,为全球大国介入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成为大国介入的黑洞。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大国,现在也在积极撤出该地区。
俄罗斯介入叙利亚危机,以打击“伊斯兰国”、进而打击叙反对派、保阿萨德政权为有限目标。土耳其希望借此加强跟欧盟和跟俄罗斯的合作,但是最后弄巧成拙,不但捅了马蜂窝,还使自己面临国家分裂的威胁。
中国国内经济疲软,需要向外开放;中东是潜在合作伙伴,但是中东安全环境不稳定,投资和贸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即使国际上希望中国承担更多责任,即使伊朗核协议已经生效,中国在中东的动作也不多。
原油价格走势主要和全球供给与需求相关,安全问题会影响到供给与需求,但是对作为供给的中东影响更大,所以原油价格与地区安全产生关联。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原油的需求不断上升,中间有经济危机时略有下挫,但随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补偿了发达国家对原油的需求减少。
4中东地缘与原油价格走势
对石油价格影响变动大的事件包括:
—第四次中东战争,欧佩克涨价,对西方经济影响很大同时间接导致西方经济危机;
—伊朗革命,伊朗认为抑制原油的产出可以更好与苏联、美国博弈,石油延续上涨周期;
—两伊战争,导致欧佩克的分裂,1984年开始以沙特为代表的海合会的国家为了遏制伊朗的发展,声援伊拉克,开始抛售原油,再加上西方经济危机,原油价格开始回落。
海湾战争中,萨达姆撤退时破坏了科威特的几个油田,导致油价上涨,同时导致伊拉克跟欧佩克关系恶化,间接导致伊朗跟欧佩克关系转暖,伊朗原油出口量价同升,收益上涨。
从2006年开始,新能源在西方国家有所发展,化石能源需求基本保持稳定并开始下降;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且积极拓宽原油进口面,从中东进口的能源数量下降。2010年美国页岩油革命,成为能源出口国;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出口加大导致产油国抛售重压。原油低价运行可能将是长周期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常态。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跟中东地区安全局势基本脱钩,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全球性的大国对于中东地区的安全热点问题包括叙利亚内战都少有关注,直到难民潮对欧洲形成一个很大的冲击,以及随后的伊斯兰国崛起导致在西方国家频繁发生恐怖袭击之后,才有改观,欧洲国家以反恐名义介入中东安全事务。
5主要国家在中东的博弈
总的来说,目前的中东,是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与新兴大国推动多极化努力的一个主要竞技场和博弈场所,各个大国按照自己的国家利益,结合自己的外交资源,扶持当地代言人在中东互相竞争、相互拆台。
现在全球性的主要力量对中东的政策都是比较有限的,他们介入中东地区事务的意愿也比较低,除非直接涉及到其国内的利益,比如经济发展和政治选举。
美国对于中东地区,目前主要是维持它三个政策底线:①维护以色列的国家安全;②维护全球能源价格的稳定。注意是能源价格稳定而不是能源输出安全;③确保没有直接针对美国海外公民和美国利益的恐怖袭击。
这样它就不需要军事介入中东地区,它也尽可能避免介入中东地区,它现在的重点军事力量已经从中东撤出转移到亚太地区。但它也会注意在中东保持一个最低的军事介入的能力,除了部分驻军外,它现在也在极力扶持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库尔德武装。
还有一个国家,就是土耳其,它现在还是北约的成员国,同时还是美国的盟国,不过,它在东西之间取巧、牟利,可以反水、再反水。
美国利用北约间接控制欧洲,然后利用乌克兰危机,想破坏欧亚大陆的政经一体化进程。俄罗斯肯定是想加强和欧盟的天然气合作,起码是维持原有的合作水平,这样一来,它需要积极介入叙利亚,使得欧洲离不开俄罗斯,因为它可以调控中东作为欧洲能源输出地的稳定性。
那么它在叙利亚要介入的话,其目标是很有限的,即希望中东稳定,这样它就要同当地的什叶派国家去合作,包括阿萨德政权,伊朗等等。但伊朗也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输入大国,它也很想利用天然气输出去实现国内经济增长,满足国内的经济增长预期,所以在中东,俄罗斯与伊朗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
土耳其与伊朗的情况类似。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2016年8月访问俄罗斯,两个国家关系就缓和了,主要就是想恢复能源供给关系,把土耳其建设成为一个俄罗斯、中亚和中东天然气向欧洲主要是南欧输出的通道,来增强俄罗斯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
对中国而言,中东不仅仅是能源来源的重要选项,也是“一带一路”的商品、资本输出市场和金融合作伙伴,包括自贸区、直接投资和人民币国际化等等。在当地推动“一带一路”,很好的抓手是推出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发展模式,当然这个需要很大量的前期的文化培养工作,甚至有人说把整个中国的社会模式都移植过去,因为我们的发展都建立一个稳定压倒一切这样的基础之上。
欧盟目前的困境比较多,像英国脱欧、主权债务危机以及难民问题等等。对于欧洲而言,摆脱对中东的能源依赖、把握更多的主动权,是其目标之一,但主动权并不在欧盟手上。地区反恐由美俄两家说了算,难民问题也需要跟土耳其妥协,现在处于相持不下的状态。
地区四大国当中还有一个是以色列。其实,以色列对叙利亚问题比较头疼,它还是希望恢复到以前老阿萨德时候或者是小阿萨德才上台时候的那种地区秩序。当时,叙利亚尽管采取的是敌对以色列的立场和政策,但是它的敌对是统一和协调的,是可预期的,不像现在叙利亚有几百个反对派,几百个伊斯兰武装组织在那边混战,以色列都不知道防谁了。阿萨德即使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不会轻易使用,但极端组织就说不准了,所以它还是很希望动员沙特,在叙利亚问题上得到它想要的那个结果。
埃及原来是地区最重要的国家,被称为地区安全之轴。它是逊尼派的老大,其国防部队是在“阿拉伯之春”中少有的保持完整的。埃及现在保持着完整的70万人的国防部队,中东地区有句话说:无埃及不成战。埃及只要保持稳定,中东就乱不到哪里去。
当然这个很不容易,因为地区内部的竞争关系和外部大国的有意利用,这种情况会长期存在下去,大国会扶持有利于自己的代理人,然后让他们相互间打仗。
6中东地区未来走势预判
对于近期叙利亚问题的和解以及中东和平的前景,我是比较乐观的,当然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包括地区内部的竞争关系,大国利用地区竞争介入,破坏对方在中东当地的基础等等,类似博弈还是会持续下去。
至于未来地区发展的几种可能,我认为转型是一定的,无非就是分为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两种。
主动转型,就是扭转大家过于关注安全的思维模式,转到经济发展上来。只有大家都关注经济发展,才能够消化国内矛盾,然后经济发展又是客观上需要和平、合作这么一个国际环境,才能真正有利于化解地区安全隐患。
被动转型,主要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外部大国竭力避免卷入中东,那么中东地区的政权就会倒向传统的权力中心,就会更加刺激教派冲突,伊斯兰原教旨化溢出的效果就是战争不断扩大,最终发展成一个迷你版的三十年战争。等到流血足够多、时间足够长了,当地民众就会自觉抵制战争,然后从反思战争开始,可能会导致伊斯兰宗教经历跟欧洲类似的宗教改革,这样的话,反而可以为中东地区转型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
第二种被动转型的路径就是国际托管思路,就像以前美国强制性的地区秩序安排。当然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是建立在美国的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上,但是它又和当地伊斯兰的宗教文化格格不入,反而引起了伊斯兰复兴运动,反美成为政治正确,社会激进化、极端化包括恐怖主义的溢出。
从现状来说,目前也缺少这么一个类似于过去美国角色这样的一个国家,意愿和能力上准备都不足。意愿上大家都认为目前中东就是个权力黑洞,谁介入就会被拉入大国坟墓;能力上当然比美国都更加不足,所以他们对中东的目标都非常有限,彼此合作的空间也比较的小。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