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出去>专家论坛
大漠昂柳——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埠村煤矿“走出去”纪实
发布日期:2014-03-18 00:00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鄂尔多斯地区地广人稀,气候恶劣。道路两边的昂柳迎风挺立,任凭沙暴肆虐,任由盐碱侵蚀,在严寒酷暑中诠释着一种独特的存在,蕴藏着一股子不屈的劲头。

  这片荒漠就是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埠村煤矿“走出去”的创业基地。

  两年前,埠村煤矿矿长郭恒斌亲自把由40名精兵强将组成的双欣矿业综掘三队送上了开往内蒙古双欣矿业的班车。从这一天算起,埠村煤矿实施“走出去”战略已近两年。

  至今已有56年开采历史的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埠村煤矿,是名副其实的老矿井。淄博矿业集团对埠村煤矿提出了“突破埠村”战略,量身制定了“转产、转移、转方式”的任务目标。

  “观念决定境界,境界决定思路。困难困难,困在家a里更难;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出路。”郭恒斌说。

  由此,埠矿人确定了“解放思想、转型再造,在创新中推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越发展”的思路,面向市场,对接外部资源,实现了原煤主业的战略转移。

  埠村煤矿成立了山东东辰共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承揽巷道开拓、探放水、后勤管理与备煤输煤等业务。

  “走出去”,干别人干不了的活儿,困难重重。为打破矿井衰老的魔咒,埠矿人付出了太多艰辛!2013年,淄博矿业集团对埠村煤矿年度考核指标是正负零,而这一年埠村煤矿完成销售收入1211万元,比考核指标超出了千万元。

  埠矿人的招牌

  走进世林化工食堂,笔者注意到,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像是用尺子拉过线一样;职工对食堂饭菜的质量与价格都很满意。

  获得这个评价可不容易!世林化工有干部职工500余人,来自内蒙古、山东、甘肃、陕西、河南等22个省区,口味不同,习惯各异。世林化工食堂是如何“调众口”的呢?

  “其实,这没有什么好采访的。咱是埠村煤矿派出第一个托管食堂的,挣钱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要打出牌子,为下一步拓展业务留下个好口碑。”托管世林化工食堂和备煤车间的埠村煤矿世林化工项目部经理李现明说。

  世林化工对食堂的考核有几个硬指标。其中,职工满意度、职工消费额等是重要方面。要想让职工满意,关键是物美价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李现明高招不断,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每天小米粥免费供应;专门给班中职工送饭,一素一荤,米饭一大盒,一份5.7元。

  以前,世林化工对食堂的考核是正负零。而在李现明的精明管理下,2013年食堂实现利润16.4万元。调查显示,职工对食堂的满意度超过95%。

  口碑形成品牌,品牌产生价值,价值带来利润。埠村煤矿“走出去”,深谙品牌的力量。每次派出人员,矿长郭恒斌都亲自送别,叮嘱大家:“我们都是埠矿人,砸断骨头连着筋,要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想多挣钱,就得做好人。到了新的工作地点,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在新单位领导班子周围,听从指挥,服从分配,干好本职工作,不给埠矿丢脸。”

  在各项目部采访,笔者强烈感受到了埠矿人争一流、不服输的干劲。

  埠村煤矿派遣了87人到许厂煤矿承揽了下组煤开采业务。许厂煤矿的4328工作面是孤岛工作面,底板鼓起,工作面压力大。3.5米高的支架因为工作面压力过高已经自动卸载,支架还有2米高。撤面道与工作面形成了1.2米的落差,工作面是60米长的全岩。3个综采队来过这里,但都无功而返。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埠村煤矿许厂项目部管理人员、班组长、生产骨干集思广益,想办法,出主意,最终采用风镐起底、人工锨、溜子转运的施工方式,妥善解决了底板鼓起的问题。

  “这种施工方式,职工的劳动强度很大,60米的全岩需要一锨一锨地作业,加上工作面温度在30°C以上,职工一班下来常常是筋疲力尽。”项目部副经理张红军说。

  撤面道与工作面打通后,项目部干部职工手上脱了3层皮。两个月后,许厂煤矿4328工作面被埠矿人漂亮地拿下。

  一炮打响,连炮响。随后,更难的5315、4310两个工作面被埠矿人一一攻了下来。“之所以选这支队伍,就是因为在4328工作面的施工过程中,我们看出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许厂煤矿主管生产的副矿长张浩说。

  “越是困难,越能体现我们的价值;越是难办,越显出水平高超。我们就是要通过工作成绩,树起了‘能啃硬骨头、巧啃硬骨头’的品牌。”埠村煤矿黄陶勒盖项目部经理李顺喜时常这样鼓励项目部的同事们。

  埠矿人施工副井井底车场时,正值寒冬腊月,气温降到零下30°C。职工在井下干出一身汗,衣服湿透,还没跑到宿舍,衣服就冻硬了。矿车也因为轴承被冻住而动弹不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集思广益,研发配比了新的润滑油。

  “要想赢得尊重,就得自己过硬。要让别人说你行,你自己就得先行。”基于这样的认识,埠村煤矿双欣项目部经理陈其恩在负责双欣矿业掘进开拓工程时,常常提醒自己,创牌子很难,砸牌子容易。

  双欣主斜井延伸工程岩石松软,加之负16度的坡度,使得施工难度很大。此前,某大型煤企项目部使用综掘机掘进时陷在其中,被迫改为人工风镐掘进,职工劳动强度很大,延伸到2-1水平后,说什么也不愿再承接该工程。

  埠村煤矿双欣项目部接手后动脑筋、想办法,对综掘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同时,他们创新使用了正台阶分层掘进法,截住了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坡度下山施工退综掘机的困难,并提前2个月完成了主斜井延伸工程。该成果获得了双欣矿业科技进步奖。

  在双欣矿业举行的班组长和维修工“双述一评”竞赛活动中,埠村煤矿双欣项目部包揽了设立的全部奖项。因为这支队伍的过硬表现,双欣矿业在生活、生产上处处给予其照顾,格外高看一眼。

  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当笔者询问世林化工党群部干事白锋莲对埠矿人印象如何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埠矿人厚道,值得交往;工作节奏快,预见性很强,每个人的竞争力和实力都很棒。”在世林化工公开招聘技术骨干时,埠矿人有3人被聘用。

  转型先转观念

  在埠村煤矿双欣项目部宿舍,笔者一下就被支护工孙敬良宿舍桌上的树木化石吸引住了。化石造型别致,是比较难得的硅化木。

  原来,孙敬良工作之余,可干的乐事很多。到矿外附近的塬上转转,淘一些这里盛产的硅化木,就是他喜欢的活动之一。像孙敬良一样,众多埠矿人已经适应了大漠,融入当地企业。

  “思想稳定是队伍稳定的前提。不化解职工的思想疑虑,不解开思想疙瘩,不解决职工的实际难题,‘走出去’发展就会困难重重,自乱阵脚。”郭恒斌说。

  对于思想稳定,郭恒斌是有所指的。开始,有的职工等靠依赖思想严重,怨这怨那,讲条件,要政策;有的干部放不下“架子”,抹不开“面子”,宁愿在埠村抱着一个虚无缥缈的管理岗位受穷,也不愿到别的单位多赚点钱;有的甚至在去往济北的路上“跑”了回来……

  针对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埠村煤矿带领干部职工“走出去”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参观学习,座谈交流,凝聚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他们提出了“近学鑫岳,远学洼里,外学坤升,内学方大”的口号,让干部职工“四比、四看、四丢掉”:比鑫岳,看思想观念的落后,丢掉国有企业的空架子;比洼里,看经营机制的陈旧,丢掉粗放管理的旧法子;比坤升,看市场意识的淡薄,丢掉挖煤卖煤的老路子;比方大,看创业激情的缺失,丢掉“划城为王”的虚面子。

  他们还采用对比算账、邀请“走出去”职工现身说教等方式,向职工讲新单位的形势,打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的固定思维。同时,他们在干部职工中开展关爱创业者活动,消除外出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利用矿区义工“爱心联系卡”、“亲情医护”帮扶团队等,及时了解和掌握留守家庭的困难,对留守家庭进行帮扶。

  通过比和看,职工观念切实转变了。现在,每当各项目部需要人员时,大家都争相报名,还要竞聘。组建双欣矿业卫生所时,28岁的女护士张坤舍小家、顾大家,撇下不满3岁的孩子,毅然踏上了创业征程。

  “方向对了,我们就不怕路远”

  “世上没有救世主,生存全凭自己控;无奈的选择一条路,痛苦的抉择革己命。”这是郭恒斌对埠矿人“走出去”的总结。

  “走出去”已近两年,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熟悉到熟悉,从职工个人到各项目部再到埠村煤矿,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

  然而,埠村煤矿的领导认为,自负自满是前进的最大绊脚石,在转移转型之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接受采访时,郭恒斌谈得最多的是问题和不足。从矿上到项目部、从思路到措施、从机制到方法,他都分析得头头是道。

  比如,在业务工程结算上,埠村煤矿需要通过外部周转进账,造成重复纳税;职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再培训压力大……

  然而,埠村煤矿的领导们深知,华山只此一条路。两年来,埠村煤矿交了一些“学费”,同时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对于下一步,他们的思路逐渐清晰。埠村煤矿将以筹建专业化洗煤公司为切入点,从做好人才培养入手,通过外聘专业洗煤技术人员做生产顾问的方式,不断提升洗煤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埠村煤矿将加大专业化人才的外委培训力度,组织人员到兄弟单位学习重介、跳汰洗煤技术和管理方法,为组建专业化洗煤公司、外出接管洗煤业务做好准备。

  “我们正在仔细分析,研判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把优点放大,扬长避短,发挥特长,消除短板,打造‘走出去’的升级版。”郭恒斌表示,“虽然我们‘走出去’时间不长,但我们认准了这是埠村煤矿的新生之路、希望之路。既然方向对了,我们就不怕路远。”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山东商务网 业务联系:0531-89013333 鲁ICP备05051451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