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肥城市位于山东中部、泰山西麓,总面积1277平方公里,有14个镇街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05个行政村(居),98.4万人。自全省“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业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作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着力繁荣城乡市场,全市商贸流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成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亿元,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24.8亿元,同比增长15.1%、18.2%。先后获得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集体、全省家电下乡工作先进县、泰安市商务工作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被列为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示范县。
一、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城乡商贸发展
“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结合实际,多措并举,推动了商贸流通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我市对商贸流通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保持了近30年商贸流通整建制机构和职能稳定无变化。特别是开展活动以来,市政府设立了“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办公室,健全了商贸流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商贸流通重点项目指挥部,充实了商贸主管部门机构人员。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进行了修编,提出了“一主三副一带五街”的商业规划布局,明确了通过3-5年发展,把我市打造成为商气浓郁、繁荣活跃“鲁中商都”的发展目标。同时,相继制定出台了《“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考核办法》、《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服务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金融业加快支持商贸流通业的意见》、《再生资源管理办法》、《特色街区管理办法》、《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和家庭服务业指导意见》等激励扶持政策,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商贸流通行业发展。
二是健全城乡流通网络。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商贸流通平台。充分发挥城区区位优势,打造新城路商业中心,加快市高新区、古店新区和新兴产业开发区等区域商业中心建设。推进新合作购物中心、上城国际、蓝色港湾等商业聚集区建设,集中打造了桃木旅游商品城、春秋古城、商业金街、美食街、江南水乡风情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提升了城市商贸综合服务水平,我市城区新增商业营业面积20万平方米,10家卖场在5000平方米以上。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建设镇街商贸中心,提高配送规模化、信息化水平。目前,已建成配送中心5家,在建农家店1041家,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镇街商贸中心20家,农家店信息化改造80家,覆盖了所有镇街和86%的行政村。
三是打造商品集聚市场。按照“城零郊批、集聚发展”的原则,引导各类商品交易市场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发展。建设了桃都农贸城、齐鲁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一批集仓储加工、物流配送、信息发布、商务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其中桃都农贸城总投资10亿元,占地587亩,运营后将成为全省业态最全、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现代化、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建设了鲁西义乌国际商贸城、红星美凯龙、亿嘉国际装饰城等一批集产品展示、批发零售、仓储物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日用消费品市场,其中鲁西义乌国际商贸城总投资36亿元,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鲁西规模最大的物流商贸城;建设了农机产业园、亿丰国际汽贸城、桃都电子及非机动车城等一批集新品体验、汽配交易、检测办证、维修保养于一体的工业消费品市场。
二、创新流通载体,繁荣活跃消费市场
“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有贴近民生、创新载体、深化内涵,才能推动商贸流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实施商贸惠民工程。积极推进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工程, 2012年,市政府将便民市场改造列入十件为民实事之一,投入2000余万元改造和新建了文化南路、孙小村等9个便民市场及农贸市场。积极推进社区商业示范工程建设,已创建4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3个市级商业示范社区,创新性地开展了“放心肉、放心菜、放心店、放心早餐、放心家政”等“五位一体”的社区商业放心示范工程,其中“放心早餐”示范工程已累计投入8600余万元,建成1处传统主食工业化生产加工车间,新建、改造17家餐饮连锁店,安放35个便民早餐亭。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提升工程,按照《肥城市再生资源管理办法》规范要求,新建和改造规范了40个社区废旧物品回收站点,投资2000万元规划建设了占地200亩,泰安市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
二是推进农超双向对接。积极开辟农产品进城绿色通道,在城区划定了20余处蔬菜直销点,引导菜农进城直接面向市民平价直销。银宝、富世康等骨干商贸企业在王庄、桃园等“两菜一粮”主产区,仪阳、边院、汶阳等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新城、潮泉等果品产区高标准建设了10处果蔬直供基地,配套农产品检测中心、保鲜库、清洗分拣包装车间等附属设施。目前,商贸企业“农超对接”年可采购生鲜农产品13万余吨,交易额1.2亿元。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建立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农产品购销信息,开展夏季、冬季网上购销对接会。截止目前,广大农民通过“新农村商网” 发布供应信息1700多条,获取各类信息3800多条,成交金额突破2亿元。去年11月份,代表全省在全国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三是开展消费专题活动。大力开展节庆促销活动,针对节日消费高潮,积极组织商贸企业开展“名特优新”商品大集、精品展销会、购物嘉年华、团圆年夜饭以及“名品进名店”、“名品进名街”等活动。今年春节期间,我市新合作购物中心、宝盛大酒店、银宝公司等重点流通企业累计销售3675.3万元,同比增长17.5%。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发展有机菜、桃木旅游商品等具有肥城特色的展会,打造知名展会品牌,扩大展会综合消费规模,提升肥城城市形象。通过举办桃花旅游节及桃木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目前已发展了20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的桃木旅游商品,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桃木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规划了夜间“购物、餐饮、娱乐、旅游”四大经济服务区,培养引导夜间消费习惯。
三、培育流通主体,增强服务消费能力
“满意消费惠万家”是一项“主体”显明的活动,只有培育强势的流通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消费、扩大消费、服务消费。
一是培强做大企业规模。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发挥资本运作、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优势,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今年总投资55.3亿元的22个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2家过10亿元、10家过亿元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二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发展自有商品品牌,支持知名品牌企业健全品牌营销网络体系。我市出台《加快推进品牌肥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奖励现金100万元、20万元;对获得“中华老字号”、“山东老字号”流通称号的企业分别奖励现金10万元、2万元。目前,我市商贸流通行业共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四星级酒店1家,一级酒家1家;省级特色商业街区1条;省级“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1家,示范街1条;“山东老字号”1家,“山东名小吃”9款。山东银宝食品有限公司在济南、济宁等城市已开设直营连锁店500多家,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已发展成为贸工农一体化的全省重点流通企业。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在110家商贸流通企业悬挂了创建诚信商贸企业承诺匾牌,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经营,强化守信意识。加强商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建设完善“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平台,重点完成了对全市22家定点屠宰企业的资格审核清理工作,取消了3家定点企业的经营资格,规范了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生产经营。同时,加大了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破题,与农信社、邮储银行、民丰银行、财险公司、鑫旺担保公司等机构联合出台了5个商贸流通企业信贷担保扶持政策,已累计发放专项贷款98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商贸流通企业发展。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