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从战略上更加重视对非洲经贸合作
--随夏耕同志出访乌干达、坦桑尼亚的几点体会
11月20日至27日,夏耕同志率领由山东、辽宁、陕西、吉林4省6市组成的中国地方政府代表团访问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根据出访需要,我厅带领由山东高速、浪潮集团、烟台建设、源和电站、宏昌路桥负责人组成的经贸代表团随访,参加了“中国-东共体国家省市长对话”和“中坦省市长对话”活动,宣传推介了山东对外经贸合作优势和重点领域,推动了一批合作项目。同时加深了对乌坦两国、对东非共同体和非洲市场的认识。总的认为,对非经贸合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机遇,需要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新的谋划。
(一)必须从战略上更加重视开拓非洲市场。非洲一直与我保持传统友好关系,政治互信基础稳固,其经济意义和市场价值也日益凸现,有望成为我省最具潜力的海外大市场。非洲拥有10亿人口,3020万平方公里陆地,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各国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潜力巨大的市场。据预测,未来五年,非洲人均收入将增长30%,达到4000美元,到2020年,非洲消费者支出将达到1.4万亿美元。对基础设施和消费品需求巨大。2012年,中非贸易额198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我省与非洲进出口额为116.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大大高于同期我省与发达国家贸易水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对发达国家贸易增长乏力的同时,我省对非洲贸易份额不断上升。2010年我省对非洲进出口额占我省外贸总额的比重为3.3%,2011年上升到4.3%,2012年上升到5%。不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重视开拓非洲市场,不仅是稳定我国外交大局的需要,更是稳定我省外贸规模的战略需要,对我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供更多发展空间。我们应当认识到非洲对于我省外贸发展的战略意义,把非洲市场的潜力变成现实的发展优势,针对非洲市场特点,不断优化对非贸易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质取胜,在提升山东产品美誉度的基础上,扩大对非洲贸易规模。如果在今后五年的时间里,加大对非洲市场的开拓力度,对非贸易占我省外贸总额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左右,将是有可能的。
(二)必须更加重视东非地区的重要地位和辐射作用。据世界银行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东非已成为非洲大陆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2010-2012年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6%。2010年7月1日,东非地区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五个国家为加强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科技、外交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协调产业发展战略,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共同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货币联盟,并最终实现政治联盟,共同启动了《东非共同体共同市场协议》。2013年12月1日,东非共同体五国签署了《东非共同体货币联盟协议》,推动区域一体化迈上新台阶。东共体五国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1.42亿,商业环境日益稳定并实施鼓励性商业政策,很适合我省富余产能企业、有实力工程企业以及贸易公司与当地合作发展。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是东共体的主要国家,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乌干达在建筑、食品、饮料、烟草、钢铁、五金、金属矿产、纺织、服装、皮革及制鞋领域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设备差且使用率较低。坦桑尼亚的纺织、食品、皮革、制鞋、轧钢、铝材、水泥、造纸、轮胎、化肥、炼油、汽车装配和农具制造等也处于初级水平。随着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等东非国家已探明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深度开发,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消费需求的市场将迅速扩大,对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急剧加大、拉动区域内产业结构快速提升。我省在上述产业所拥有的成熟技术和装备与非洲的市场需求和人力成本相互衔接、优势互补,正处在规模化产业转移的机遇期。抢抓机遇加快产业转移不仅可以助推其工业化进程,也为我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同时我省通过东共体市场向非洲其他国家梯次转移也恰逢其时,潜力巨大。根据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三方共同构建自贸区安排,东非共同体恰好处于一个有望成立的更大范围自贸区的中心。这一自贸区将涵盖26个国家,人口5.3亿,国内生产总值总和6300亿美元。把与东非合作做为重点,不仅有利于实现对非洲经贸合作的率先突破,更为我抢滩非洲这一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奠定基础。要充分利用国家援非优惠政策和资金,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对安哥拉、喀麦隆、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等石油生产国,抓住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本国工业的机遇,重点引导石化、建材、工程机械、化肥、太阳能发电企业投资办厂和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推动企业承揽油田道路、输油管道和房建、公路、铁路以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苏丹、刚果(金)、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等人均国土面积大、耕地多、水力资源丰富、农业综合开发条件好的国家,推动省内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联合投资,依托我省援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大规模开展农业种植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良种育种、化肥农药、农机装配、棉纺机械等产业转移。对赞比亚、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加蓬等矿产、林业资源丰富国家,引导选矿、金属冶炼、木材加工、农机生产企业以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投资,带动优势富余产能、建能转移,推动企业承揽当地公路、铁路、电站、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对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肯尼亚等传统友好国家,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推动电子家电、医药、印染纺织、农用机械、食品加工企业投资办厂,推动企业承揽煤矿、电站、路桥总承包工程项目。深度开拓阿尔及利亚、苏丹等传统工程市场,引导工程机械、重型卡车、输变电设备、石油机械企业在当地开展加工装配。提升非洲在我省对外经贸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对我省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必须把资源合作作为对非经贸合作的战略重点。实施境外资源合作开发是确保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瞄准我省经济发展所需的铁矿、煤矿、铝土矿、铜矿、钾盐矿、木材、天然橡胶、粮食、棉花、植物油等10大类紧缺资源,率先在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造纸、橡胶轮胎等重点行业培植一批面向非洲的境外资源开发骨干企业。支持有实力企业采取“内保外贷”、银团贷款、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收购参股非洲境内的优质矿产企业,逐步实现资源回运。非洲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是我省企业“走出去”利用海外资源的一个重要选择地。其中拥有丰富储量的国家有刚果(金):其铜、钴、金、钻石资源是非洲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主要矿产储量有铜7500万吨、钴4500万吨、金600吨、钻石1.9亿克拉;赞比亚:铜、钴、金、银资源丰富,是非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铜资源国之一,铜矿已探明矿石储量20亿吨,平均品位2.5%,铜金属储量5000万吨,已发现超大型铜矿床4座,品位高达3%-4.1%;南非:金、铂、铬铁矿、锰、钒、钻石储量丰富,黄金、铂族金属、铬、锰、钒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钻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居世界第一位,已探明的金属储量:黄金39642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9%,下同),铂族金属62620吨(占55.7%),铬31亿吨(占68.3%)、锰40亿吨(占81.4%)、钒1250万吨(占44.8%);加纳:金、锰、钻石、铝钒土储量丰富,黄金储量56699吨,已探明898吨;钻石储量约1亿克拉,已探明872.85万克拉,居世界第四位,铝钒土储量约4亿吨,已探明1891.2万吨;锰储量4900万吨,已探明489.17万吨;坦桑尼亚:金、钻石矿产资源丰富,总储量居非洲第四位,已探明钻石储量250万克拉;博茨瓦纳:金、钻石、镍(铜)矿产丰富,钻石年产量1600-1800万克拉,居世界前20位;几内亚:铝钒土已探明储量56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6%,矿石以三水铝为主;塞拉利昂铁矿储量200亿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境外矿产资源的合作勘探与合作开发,鼓励以勘探技术合作换取矿业开发权。加强重大资源项目可研论证,对矿石品位、采选、道路及港口海运等进行综合评估,提高项目成功率。推广山钢集团与非洲矿业联合开采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铁矿的合作模式,精心选择自成体系、基础设施成龙配套的资源项目,争取当年投资,尽早见矿,形成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回运相衔接的梯次推进模式,全面提高全省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另外,非洲矿产中年产值最大的是石油,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成为主要石油输出国。非洲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中东、拉丁美洲地区,近年来,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也积极开发油气资源。据报道,乌干达已探明石油储量25亿桶,肯尼亚石油储量预计远超乌干达并有望成为东非地区第一个产油国,坦桑尼亚初步探明近海天然气储量200亿立方英尺,居世界第三位。与非洲石油合作也有很大的潜力。
(四)必须加快我省优势产能向非洲转移。非洲巨大的市场、丰富的资源禀赋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竞争的热点经济板块,抢占先机和着眼未来进行战略布局时不我待。针对我省优势富余产能现状和非洲产业需求,制定投资非洲产业导向,指导重点产业有序转移。推动省内企业与中央大企业联合,借助外力带动优势产业转移。一是政府引导企业跟进,有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能源开发、产业投资及贸易市场开拓。高速、烟建、胜建、中铁十局、浪潮、宏昌路桥等一批骨干企业已进入非洲市场并打下良好基础。要发挥部门和政策合力,为企业安全、高效“走出去”提供综合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培育品牌,实现规模化经营,打造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二是贸易与投资相结合。我省对非洲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纺织服装等,进口以矿产品和棉花为主。应加快推进非洲营销网络建设,鼓励省内优势出口企业在非洲重点国家打造自有营销渠道,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强化终端市场售后服务功能。对出口量大的商品应以“销地产”方式对非投资,鼓励通过设立工业园实现抱团发展,非洲(乌干达)山东工业园就是我省小商品产业聚集式发展很好的范例。积极引导企业有序加大能源资源产品和原料性商品的进口,支持省内经济发展。贸易先行投资跟进或贸易投资并举,一方面可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另可向非洲转移相关产业和实用技术,帮助其提升加工能力和制造业水平,为双方经贸合作增添动力。三是利用好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的融资优势,争取更多金融支持。从中长期看,鼓励支持我省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建设境外合作区,移植国内园区规划、建设、招商的成功模式,实现境内外产业联动发展。鼓励大企业以项目为载体、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新型跨国经营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发展,提高“主攻非洲”战略的协同竞争力。
(五)必须不断拓宽对非承包工程新领域。近年来,东共体各国为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实施。乌干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措施和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计划重建或修建与肯尼亚、南苏丹、刚果(金)及卢旺达等国家的跨国公路和铁路。乌现有近8万公里公路只有4000公里为硬化路,规划增加1200公里硬化公路。坦桑尼亚政府计划未来几年建设2万公里柏油公路,2013/2014财年预算中4.3亿美元用于道路项目建设。东非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这为我省开展对非工程承包合作创造了机遇。为推进务实合作,在乌干达、坦桑尼亚期间,夏耕副省长率我省经贸代表团分别与乌干达工程与交通部副部长史蒂芬·柴莫伊克、国家公路局局长赛巴嘎·肯麦兹和坦桑尼亚内务部部长伊曼纽尔·约翰·恩钦比举行了工作会谈,就山东高速建设集团承揽乌干达国道升级改造项目、烟建集团承揽乌干达政府办公楼辅助设施及停车场项目等进行了推动,并就山东高速建设集团、烟建集团、宏昌路桥和源和电站等企业积极参与两国交通、电力、住房、社会治安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科技信息化领域的投资合作向非方做了深入推介,为出访企业进一步开拓两国承包工程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我驻乌干达大使赵亚力、商务参赞欧阳道冰和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商务代表林志勇均表示将大力支持山东有实力的企业到乌坦两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应针对不同国家地区开发建设规划重点,积极引导电力、冶金、石化、房建、路桥、港口、资源勘探等优势行业大企业开拓非洲承包工程市场,推动设计单位以设计咨询为龙头,带动工程总承包,承揽大的工程项目,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输出,带动国产机电设备、材料和更多的产品出口,提升承包工程层次。探索承包工程与国内投融资机构合作、承包工程与境外投资结合等形式承揽非洲工程。支持企业利用国家出口买方(卖方)信贷、优惠贷款、中非合作基金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承揽总承包项目。鼓励企业以BOT等国际通行方式承建境外承包工程,向高端项目发展。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对非经贸合作既要传承中非传统友谊又要基于市场需求开展经贸往来,既要推动友好关系深入发展也要注重彼此经济利益的诉求。新形势下对非经贸合作应更多体现互惠互补与可持续发展。
(六)必须积极培育对非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1)农业合作。非洲的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技术落后,整体处于初级阶段,对非农业合作大有可为。这次出访的乌干达,国土面积24.1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28%,是非洲水面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乌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温度22度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但因缺少农业技术、优良种子、先进机械,乌干达农业尚处在发展初期。坦桑尼亚地域辽阔,可耕地面积4400万公顷,但只有少部分得到开发。为提高可耕地使用率,政府已划定一批土地富饶区域,制订“农业第一”和南部农业发展走廊等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和规划,希望通过引进优良种子和机械化耕作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率。在农业领域的互利合作,既符合国家战略发展大局,也能够帮助非洲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双方在农业技术、品种资源、农业信息、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合作。鼓励企业到非洲有关国家开展良种培育、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投资活动。利用我省农业科技、农业装备制造、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出口等综合优势,发挥我省在非洲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带动作用,依托大企业投资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时机日趋成熟。(2)信息服务业合作。非洲信息服务业发展需求巨大,为我省信息服务业走出去提供了发展空间。这次出访,坦内务部长向夏耕副省长提出希望浪潮集团参与其公共安全与服务信息化系统如交通、消防、监狱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夏耕副省长表示浪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综合实力位居中国信息服务产业前列,完全有能力承接。我省可依托大型信息集团的技术优势,积极开拓非洲服务贸易市场。
(七)必须更好地融入非洲当地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非洲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和包容性增长。对非合作企业要遵守非洲国家法律法规,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把企业利益与非洲本土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一是要重视环境保护。特别在资源合作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森林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矿物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二是要关注所在国家的文化、教育、医疗和民生,对一些重点项目可进行适当投入,树立良好形象。三是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社区搞好关系,对当地百姓关心的道路、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进行投入,赢得当地百姓支持,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省商务厅 阎兆万 张维克 杨欣波
2013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