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出去>国际产能合作
山东省电工电气及仪表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10-03-09 00:00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山东省电工电气及仪表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字号: ] 2009-05-25    阅读次数:19

 

山东省电工电气及仪表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2011年)
省经贸委 省机械协会 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电工电气及仪表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需要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为发电、输变电、控制及计量等提供保障的基础性产业。发展电工电气及仪表业,对于促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省电工电气及仪表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临着严峻挑战和难得机遇。为应对当前形势,调整振兴我省电工电气及仪表产业,特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我省电工电气及仪表业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目前,全省电工电气及仪表业规模以上企业1571家,总资产1207亿元,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72亿元,占全省机械工业增加值的27.59%。其中,电工电气增长22.4%,仪器仪表增长34.05%,均高于全省机械行业工业增加值19.64%的增速水平。200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2亿元、利税239亿元、利润1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5%、25.79%、26.56%。近年来,我省电工电气及仪表生产企业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四位。企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重点骨干企业超过5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近三分之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重点骨干企业新产品产值比重达到30%,发展后劲强劲。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多家企业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认定为管理规范化企业。

  我省电工电气及仪表业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缺少超高压大型成套设备和专用设备,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小,缺少国际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主要产品技术一半以上依靠引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不足,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偏低,仅占从业人员的10%左右,缺乏高层次学科带头人。

  三是龙头骨干企业较少,缺乏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性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面临的形势。当前,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我省电工电气及仪表业来说,发展机遇大于现实困难,有利因素多于制约条件。

  一是中央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出台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和一系列扶持政策,在项目审批、建设、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发展环境显著优化。

  二是当前存在难得发展机遇。金融危机迫使一批产品技术落后、竞争力差的企业退出市场,也必将推动一批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在国家振兴经济的政策支持下,壮大企业规模,提高技术、市场等综合竞争能力。

  三是国内市场需求稳定。预计“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年均增长20%,西电东输为输变电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电工电气及仪表业将成为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产业。

  二、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重点建设工程,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技术创新和加大技改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通过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电工电气及仪表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原则。

  1.技术创新原则。抓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联合,研发一批共性、关键性技术设备,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

  2.市场导向原则。发挥现有优势,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培育市场,努力化解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扩大产业规模。

  3.集聚发展原则。提高优势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整体协作配套水平,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一批大企业集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聚集度,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培植产业集群。

  4.国际化发展原则。“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招商工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5.名牌培育原则。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标准水平,夯实基础,培育一批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创建一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品牌价值和区域竞争力。依托重大工程实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带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件和材料上档次、增品种。

  6.信息化推动原则。加快实施电工电器及仪表工业信息化工程,积极采用芯片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推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变。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研究开发、工艺装备、生产管理和产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目标。到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工电气及仪表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年均增长1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50亿元,年均增长20%。新建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以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培育3户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5户50-100亿元、15户10亿元以上的电工电气及仪表业企业。培育建设济南发电设备和变压器、泰安输变电成套设备、青岛汽轮机、电缆和变压器、菏泽变压器等4个产业集群。建立国家低压电器与成套开关控制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节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技术服务平台。

  三、发展重点

  (一)发电设备。

  1.加快发展四大类产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快发展大功率发电机、大容量汽轮机,高温高压及超高压循环硫化床锅炉和清洁能源发电设备。

  2.重点培育优势产业。

  (1)火力发电设备。重点支持齐鲁发电设备厂、青岛捷能集团等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积极推进大功率发电机组的研发,提高100-200MW空内冷汽轮发电机性能,开发300MW大型空内冷汽轮发电机,发展大容量汽轮机和工业拖动式汽轮机。逐步淘汰耗煤高、效率低的中小火力发电机组。支持济南锅炉集团等企业,重点发展150MW—300MW以上高温高压及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炉以及燃烧垃圾、掺烧废弃物或可燃气体的余热锅炉、处理造纸废液的碱回收锅炉、完全燃烧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2)风电设备。支持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长星机械集团、山东通裕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风电变频控制系统、配套轴及轴承、碳纤维叶片、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扩大风力发电设备产能,占领单机1MW、5MW的国内市场。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二)输变电设备。重点发展变压器、电缆、组合电器三大类优势产品。支持发展高压、超高压成套设备和智能电器,包括变压器、交联电缆、互感器、断路器、开关、二次仪表、成套电器及铁塔等优势产品。积极采用微电子技术,向电器设备无油、防火、组合、集成、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加高可靠性、低噪声、节能型、免维护型产品。变压器,支持山东达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力设备厂、山东鲁能泰山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济南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大型变压器,增加非晶变压器市场份额。电缆,支持青岛汉缆集团公司、山东阳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发展超高压电缆,扩大经济规模。组合电器,支持泰开电器集团公司、济宁远征电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双百万”设备的研发,重点发展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超高压输变电电器设备成套产品,涵盖高压开关、开关柜、互感器、隔离开关、箱式变电站、真空开关、自动化控制、无功补偿、绝缘制品等领域。

  培育形成泰安输变电成套设备产业集群,济南发电设备、变压器产业集群,青岛汽轮机、电缆、变压器产业集群,菏泽输变电成套设备产业集群等4个特色产业集群。

  (三)电机行业。加快发展五大类产品:牵引电机,围绕铁路系统提速和重载要求,支持淄博牵引电机公司等企业,开发重载和提速牵引电机,研发城市轨道交通用牵引电机;船用特种电机,支持德州恒力电机、山东山博电机等企业,重点开发舰船低压大功率、低噪音、变频、高效节能特种电机;汽车电机,支持山东山博电机公司等企业,紧跟汽车发展,大力发展开关磁阻电机、各种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增加品种,满足配套要求;大中型及微特电机,支持荣成华立电机、山东山博电机等企业,重点研发无刷电机、步进电机等产品;变频电机,支持博山广联、荣成华立等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围绕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节能新产品开发步伐,特别是开发高效节能大功率电机,重点突破变频电动机集成、智能电动机、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电动机系统节能技术和装备水平。

  (四)仪器仪表等行业。加快发展材料试验机、分析仪器和自动化仪表三大类产品,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加速实现仪器仪表向高精度、高智能、集成化发展,建立较完备的仪器及仪表工业体系。

  支持济南试金集团等材料试验机企业,发展高精度万能自动试验机,提高试验机自动化程度。支持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烟台东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高精度、多功能分析仪。支持青岛前哨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发展环保、食品卫生、科研领域仪器仪表,不断满足各行业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协调指导,培育企业龙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电工电气及仪表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之间通过上市、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龙头。支持以战略联盟的形式实施国家和全省的重大项目。依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加快带动产业发展。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企业投资的各项扶持资金,全方位支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推广示范意义的重点项目,促进项目尽快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完善创新体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鼓励实力较强的技术中心实行区域性开放,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及国际合作、参股国外先进的研发和制造企业等方式,掌握核心技术。支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山东省机械装备业省级行业技术中心、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优势,加强电工电气及仪表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系统成套水平。

  (四)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完善企业标准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品牌管理纳入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节能增效和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确立品牌发展目标,制定品牌培育、创建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努力发挥当地龙头企业品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形成产业集群品牌。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质量水平;积极将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靠标准占领产业链的高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五)强化市场营销,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优化国内市场结构,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要围绕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托重点建设项目,开展重大装备省内自主化。对今后3年内开工建设的重大工程和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项目,同等条件下,鼓励项目业主单位优先采购省内设备。要进一步加大合资、合作和招商引资力度,有选择地利用好外资。支持鼓励综合实力强的优势企业并购国外研发机构、国外企业或到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重点发展俄罗斯及东南亚市场。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利用国外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资本技术和管理,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方面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引进消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提供贷款。改进外汇管理,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满足电工电气及仪表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合理用汇需求,为省内企业设立、并购国外研究开发机构或企业提供条件。

  (七)加强财税政策扶持,促进振兴调整。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行业调整振兴。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积极给予支持,协调解决资金筹措问题。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