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我国外贸进出口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与对策建议
1、贸易顺差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从2007年1——9月份出口商品结构看,我国贸易顺差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玩具等)出口额所占总出口额比例仍较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特别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产品中加工贸易所占比例仍居高位。虽然宏观调控发挥了积极作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出口增长速度有所缓解,但国内消费投资失衡仍较严重,钢材等产品出口仍呈高速增长趋势。上述问题的彻底解决有赖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因此,一定时期内贸易顺差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为进一步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建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比例;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附加值;继续通过调整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限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出口等。
2、贸易摩擦依然严峻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出口仍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可以肯定:我国仍将面临严峻的贸易摩擦问题。预计发生在我国传统优势行业,如彩电、服装等行业的贸易摩擦比例将呈下降趋势;新兴优势行业,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产品将会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中的新热点;涉及我国的贸易争端发生在第三国的可能性将会加大;我国和土耳其、乌克兰、墨西哥、巴西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可能加剧。
为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建议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尽快完善和健全我国的法律防范体系;加快外向型经济模式向内需和外需并重的经济模式的转变;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
3、“后配额时代”纺织品出口机遇和挑战并存
欧盟近期决定从2007年12月31日之后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限制。这一事件必然会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欧盟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有利于我国纺织品对欧盟国家的出口;其次,在纺织品领域,欧盟的贸易保护政策将会从传统的配额限制向技术性壁垒和专利性壁垒转变,对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可能使国内厂商片面地追求出口规模,通过压低价格的恶性竞争去占有国际市场,而忽略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
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建议给予纺织关键技术和装备等研究领域适当资金支持,并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提升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监督纺织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并通过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促使纺织企业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树立品牌,促进纺织产业结构升级;加强与欧盟国家的交流与沟通,维护我国进出口企业公平的贸易环境。
4、服务贸易发展应加快
目前虽然我国对外商品贸易发展极为迅速,但服务贸易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服务贸易出口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其次,服务贸易出口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服务,而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所占比例较低;再次,服务贸易发展高度集中,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最后,缺乏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
因此,为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建议对重点服务业和重点地区的服务业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提高重点服务业和重点地区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力度,对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业逐步放宽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大力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制度体系。
5、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产品安全
从2007年3月份起,关于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成为了西方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受到了质疑,部分产品被召回,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在海外的形象。在这些产品安全风波中,一些确实是由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所引起的。而另一些,则是由于进出口双方关于产品质量制定的标准不同,或者某些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对产品质量的界定存在争议。
因此,解决产品安全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第一,严格产品质量监督,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第二,产品供应链上各厂商之间要明确产品质量责任认定和责任承担,防止厂商转嫁事故责任;第三,增加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发展自有品牌,争取国际市场话语权。第四,积极推进与贸易伙伴的谈判,争取公平的贸易环境。
林凌家
编辑:admin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