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2005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基本平稳,上半年呈上升走势,下半年受预期产量提高影响,连续回落,总体仍略高于2004年水平。综合供需等情况看,预计2006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将会波动上升,但升幅不会很大。
2005年:价格先涨后跌年底价格略升
2005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保持稳中上升趋势,下半年出现了连续的回落,但11月份价格水平仍高于年初及2004年同期。2005年1月份,大豆价格延续了2004年下半年的跌势,现货价格环比下降了2.6%,2月份止跌回升后连续上涨并达到较高价位,2月、3月份环比分别上涨了2.66%和18.5%,4月份略有回落,5、6、7月份分别上升了1.4%、9.2%和0.42%,7月份现货价格达到每吨260美元,期货价格为253美元/吨,比年初均上涨了30%左右,是2004年7月份以来近一年来的新高。8月份后,大豆价格持续下降,到11月份,已经连续下降了4个月,价格回落至2005年3月份的水平。11月份,现货价格降至每吨222美元,期货价格为210美元/吨,分别比7月份的2005年最高价下降了1..6%和17%,但仍略高于2005年年初及2004年同期8.2和2个百分点。
全球大豆供求关系变化是影响大豆价格先涨后跌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全球大豆需求基本稳定,预期全球产量下降是推动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2005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呈现明显的“天气市”特征,全球一些大豆主产区天气不利影响了大豆产量预期,导致期货价格首先攀升,带动现货价格上涨。2月份以来,南美旱情持续恶化,北美大豆锈病扩散,3月中期,北美植物病害预报中心认为当时的天气条件将可能导致亚洲大豆锈病向美国东南部新地区扩散的“严重威胁”,同时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低温多雨天气,对大豆生长不利,全球各大农业预测机构连续下调该地区及全球大豆产量,大豆期货价格迅速上升。2005年1月到6月,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月度报告连续6次下调2004/0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由2004年12月份预测的2.3102亿吨下调到2.1632亿吨,累计下调了6.4%。
新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进一步提高,大豆市场供应充足,出口市场竞争激烈,是8月份以来大豆价格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美国农业部10月、11月报告连续提高了2005/06年度世界大豆产量及大豆期末库存预期,市场预计大豆市场供应充足。同时由于2004/05年度南美大豆丰产,南美大豆对中国、欧盟等主要大豆进口国的集中销售时间将较正常年份延长,对2005/06年度美国大豆销售构成压力。同时,8月份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速度减慢也是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回落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港口大豆库存量较大,国内大型油厂观望气氛浓厚,8月份开始大豆进口量连续下降。2005年8、9、10三个月份,我国分别进口大豆278万吨、187万吨和190万吨,比7月份的进口量分别减少了8万吨、99万吨和96万吨。另外,2005年后期世界一些地区相继暴发了禽流感疫情,使得全球家禽养殖业受到较大影响,豆粕等饲料市场出现低迷,影响了大豆的需求。同时,5月份以来,国际海运费率持续走低,降低了大豆运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豆价格上升。
此外,从投机因素看,美元升值及原油价格持续保持较高价位吸引了部分投机资金的炒作,减少投机因素导致的大豆价格虚高。
2006年:价格波动上涨总体高于去年
从2006年走势看,全球大豆供大于需的状况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但产需形势好转,种植成本增加,我国进口将继续保持增长,大豆价格总体将高于2005年水平,但在新产大豆集中上市的情况下,预计2006年下半年将面临回调压力。
从产需形势看,全球大豆供大于需的状况不会发生大的转变,但消费增长速度大于产量增长速度,产需形势朝着好转方向变化,利于价格的总体回升。据行业刊物《油世界》预计,受到欧盟、中国、美国和印度的强劲需求带动,2005/06年度全球植物油需求预计将大增650万吨至1.129亿吨,植物油需求的大幅增长将带动大豆需求的增加。同时,美国农业部预测,2005/06年度世界大豆产量将达2.2155亿吨,比2004/05年度增产3.85%;消费量为2.1614亿吨,比上年度增加4.86%;产大于需541万吨,比2004/05年度的过剩721万吨缩小了1/4;大豆进出口贸易量为1.3619亿吨,比上年度大幅提高4.6%。
种植成本增加将抬高2006年大豆价格。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使美国农场主的种植成本迅速上升,美国农业机构调查报告显示,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大豆种植成本增加5.5~9.2美元/吨,如果原油价格再上涨,种植成本还会提高。2005年全球化肥价格水平从190美元/吨上升到240美元/吨,上涨了25%左右,预计2006年仍将保持在高位,并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全球农药和其他农资价格情况类似。在此情况下,大豆的种植成本在逐步增加,大豆价格下降的空间受限。我国大豆进口需求仍将稳定增长,2005/06年度预计我国进口大豆将达到2750万吨,比上年度提高7%。
预计2006年国际粮船运费将稳中上涨,提高进口大豆价格水平。从近几年国际海运费的变化看,其水平与全球贸易量增长正相关。2006年全球经济将基本稳定,国际贸易将继续保持9%左右的增长,国际粮船运费也将稳中上涨。
从大豆价格的变动特征看,近十几年来前6个月大豆价格都普遍呈现上涨趋势,7、8、9、10月份是新年度大豆收割和销售集中时期,价格一般会出现下滑,10月份价格一般达到最低位,11、12月会小幅回升,但幅度不会很大。从2006年情况看,预计也将出现先涨后跌的局面。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和不利于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是2006年天气情况、大豆锈菌病不能确定及当前禽流感疫情是否继续扩散,影响到2006年大豆需求。据一些作物专家预测,2006年美国、阿根廷豆农遇到的大豆锈菌病将可能更为严重。二是南美大豆目前逐渐进入种植期,其播种面积仍存在变数。三是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仍将保持高水平,不利于价格回升。美国农业部报告预计2005/06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4675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1%。
综合以上因素看,预计2006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总体将保持上升态势,但在产大于需的情况下,升幅不会很大,下半年价格可能回落,总水平将高于2005年。
2005年:价格先涨后跌年底价格略升
2005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保持稳中上升趋势,下半年出现了连续的回落,但11月份价格水平仍高于年初及2004年同期。2005年1月份,大豆价格延续了2004年下半年的跌势,现货价格环比下降了2.6%,2月份止跌回升后连续上涨并达到较高价位,2月、3月份环比分别上涨了2.66%和18.5%,4月份略有回落,5、6、7月份分别上升了1.4%、9.2%和0.42%,7月份现货价格达到每吨260美元,期货价格为253美元/吨,比年初均上涨了30%左右,是2004年7月份以来近一年来的新高。8月份后,大豆价格持续下降,到11月份,已经连续下降了4个月,价格回落至2005年3月份的水平。11月份,现货价格降至每吨222美元,期货价格为210美元/吨,分别比7月份的2005年最高价下降了1..6%和17%,但仍略高于2005年年初及2004年同期8.2和2个百分点。
全球大豆供求关系变化是影响大豆价格先涨后跌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全球大豆需求基本稳定,预期全球产量下降是推动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2005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呈现明显的“天气市”特征,全球一些大豆主产区天气不利影响了大豆产量预期,导致期货价格首先攀升,带动现货价格上涨。2月份以来,南美旱情持续恶化,北美大豆锈病扩散,3月中期,北美植物病害预报中心认为当时的天气条件将可能导致亚洲大豆锈病向美国东南部新地区扩散的“严重威胁”,同时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低温多雨天气,对大豆生长不利,全球各大农业预测机构连续下调该地区及全球大豆产量,大豆期货价格迅速上升。2005年1月到6月,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月度报告连续6次下调2004/0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由2004年12月份预测的2.3102亿吨下调到2.1632亿吨,累计下调了6.4%。
新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进一步提高,大豆市场供应充足,出口市场竞争激烈,是8月份以来大豆价格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美国农业部10月、11月报告连续提高了2005/06年度世界大豆产量及大豆期末库存预期,市场预计大豆市场供应充足。同时由于2004/05年度南美大豆丰产,南美大豆对中国、欧盟等主要大豆进口国的集中销售时间将较正常年份延长,对2005/06年度美国大豆销售构成压力。同时,8月份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速度减慢也是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回落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港口大豆库存量较大,国内大型油厂观望气氛浓厚,8月份开始大豆进口量连续下降。2005年8、9、10三个月份,我国分别进口大豆278万吨、187万吨和190万吨,比7月份的进口量分别减少了8万吨、99万吨和96万吨。另外,2005年后期世界一些地区相继暴发了禽流感疫情,使得全球家禽养殖业受到较大影响,豆粕等饲料市场出现低迷,影响了大豆的需求。同时,5月份以来,国际海运费率持续走低,降低了大豆运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豆价格上升。
此外,从投机因素看,美元升值及原油价格持续保持较高价位吸引了部分投机资金的炒作,减少投机因素导致的大豆价格虚高。
2006年:价格波动上涨总体高于去年
从2006年走势看,全球大豆供大于需的状况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但产需形势好转,种植成本增加,我国进口将继续保持增长,大豆价格总体将高于2005年水平,但在新产大豆集中上市的情况下,预计2006年下半年将面临回调压力。
从产需形势看,全球大豆供大于需的状况不会发生大的转变,但消费增长速度大于产量增长速度,产需形势朝着好转方向变化,利于价格的总体回升。据行业刊物《油世界》预计,受到欧盟、中国、美国和印度的强劲需求带动,2005/06年度全球植物油需求预计将大增650万吨至1.129亿吨,植物油需求的大幅增长将带动大豆需求的增加。同时,美国农业部预测,2005/06年度世界大豆产量将达2.2155亿吨,比2004/05年度增产3.85%;消费量为2.1614亿吨,比上年度增加4.86%;产大于需541万吨,比2004/05年度的过剩721万吨缩小了1/4;大豆进出口贸易量为1.3619亿吨,比上年度大幅提高4.6%。
种植成本增加将抬高2006年大豆价格。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使美国农场主的种植成本迅速上升,美国农业机构调查报告显示,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大豆种植成本增加5.5~9.2美元/吨,如果原油价格再上涨,种植成本还会提高。2005年全球化肥价格水平从190美元/吨上升到240美元/吨,上涨了25%左右,预计2006年仍将保持在高位,并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全球农药和其他农资价格情况类似。在此情况下,大豆的种植成本在逐步增加,大豆价格下降的空间受限。我国大豆进口需求仍将稳定增长,2005/06年度预计我国进口大豆将达到2750万吨,比上年度提高7%。
预计2006年国际粮船运费将稳中上涨,提高进口大豆价格水平。从近几年国际海运费的变化看,其水平与全球贸易量增长正相关。2006年全球经济将基本稳定,国际贸易将继续保持9%左右的增长,国际粮船运费也将稳中上涨。
从大豆价格的变动特征看,近十几年来前6个月大豆价格都普遍呈现上涨趋势,7、8、9、10月份是新年度大豆收割和销售集中时期,价格一般会出现下滑,10月份价格一般达到最低位,11、12月会小幅回升,但幅度不会很大。从2006年情况看,预计也将出现先涨后跌的局面。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和不利于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是2006年天气情况、大豆锈菌病不能确定及当前禽流感疫情是否继续扩散,影响到2006年大豆需求。据一些作物专家预测,2006年美国、阿根廷豆农遇到的大豆锈菌病将可能更为严重。二是南美大豆目前逐渐进入种植期,其播种面积仍存在变数。三是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仍将保持高水平,不利于价格回升。美国农业部报告预计2005/06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4675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1%。
综合以上因素看,预计2006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总体将保持上升态势,但在产大于需的情况下,升幅不会很大,下半年价格可能回落,总水平将高于2005年。
朱险峰 |
2006-1-10 9:42:00 |
山东商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