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陆的出口退税政策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最近一次是2003年10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正式出台,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有差别的结构性调整,税率平均水平将降至12.11%,降低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二是履行“新账不欠,旧账要还”的承诺,将原来拖欠企业的退税款逐步归还。此次政策调整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以往的政策调整都是退税率的调高或调低,而这次在调低部分商品退税率的同时,还调高了某些商品的退税率,并取消了原油等商品的退税。由此可见,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于相关行业台资企业将产生重要影响。
一、影响
农业和食品有升有降、喜忧参半
对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分成三类:维持现行出口退税率不变,包括现行出口退税率为5%和13%的农产品,以及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3%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出口退税率由5%调高到 13%,包括食用粉类和分割肉类;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也相应取消出口退(免)消费税政策,如山羊绒、原木及其相关制品。
因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于第一类,没有影响;对于第二类,将促进出口,对产品成本的降低和竞争力的增强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第三类,将起限制出口的作用,部分产品销售将转向国内市场,最终也会拉低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
运输业影响不一
调整出口退税率,无疑对大陆外贸出口会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焦炭等大宗散货和机电产品、服装鞋帽、玩具、陶瓷等主要集装箱适箱货物出口增量影响最大。
由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是间接的,因此影响程度要视外贸出口而定,且各细分行业受影响程度也不同。但从总体讲,外贸出口增速的下降将加大运输市场竞争激烈程度。降低行业总体利润。
有色金属内销多受损小
此次出口退税改革对绝大部分有色金属矿产品、冶炼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且比基地行业调幅大。一些原矿类产品一律由原来的13%退税率变为零退税率;出口退税的取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从事这些行业的台资企业未来经营的成本,可能降低企业未来的销售利润率。
外贸行业促进优胜劣汰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以进出口为主营业务的外贸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出口商品退税率普遍下调,外贸行业的出口成本将会明显上升,行业整体效益和大多数企业效益将会下滑。另一方面,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有利于优势企业迅速领回国家所欠应退税款,部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纺织行业净利润下降5%左右
根据大陆有关规定,生产型企业降低的退税额,是新旧退税率之差,乘以出口货物销售额,直接转为成本增加额,也就是毛利率的减少额。因此如果产品售价不变,出口退税率下降几个百分点,毛利率即相对下降几个百分点。调整前主要纺织产品中服装、棉纱、棉布的退税率为17%,其它纺织产品为15%,本次调整后一律降至13%。因此服装、棉纱、棉布的退税率降低达4个百分点,所受负面影响较大。
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将保留17%的出口退税率
大陆的台资企业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销售的,并且其中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对于这一部分合资企业来说,此次的出口退税改革对产品的成本、销售价格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这些企业的利润率。
根据大陆外资企业法律的规定,依法在大陆注册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是注册国法人,其成立、经营、解散都必须严格遵守大陆的法律。同时,对于主要生产经营均在大陆,并且产品主要出口外销的台资企业来讲,密切关注与研究大陆政府有关企业的政策及其变化方向,并采取应对的对策,可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为企业发展占得先机。在这些政策中,有关税收的政策,特别是关于出口退税的规定实属重中之重。
二、因应之道
对于大陆此次出口退税的调整,合资企业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及时应对。
对出口商品种类的调整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陆以出口退税方式鼓励出口的商品,一般也是大陆具有比较优势或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电子产品等,大陆对这一类产品一般采取较高的出口退税率。因此,台资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出口商品的税目种类,毕竟多退一个百分点,甚至几千百分点,直接关系到自身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以及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应在大陆政府的税收政策的引导下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利用大陆税收政策所给予的选择空间,将适合内销的产品迅速转向大陆市场,适合外销的继续加大出口。同时加速企业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步伐,以减轻包括税收在内的个别客观因素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应加强出口竞价的核算
为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不少出口企业,已把出口退税部分计入利润再对产品进行定价。目前台资企业最关键的应对策略是及时加强对外出口竞价的核算,充分考虑退税率调整影响,只有为自己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企业才能保证不被市场淘汰。
优化产品结构
台资企业要抓住时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新求变,以变求强。出口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仅是大陆政策所鼓励的,同时也影响企业自身竞争力。从此次税率调整上可以看出,大陆出口税率是按照”资源类产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制成品”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列的,这也正反映了大陆对企业出口的明显的政策导向。笔者认为,许多西方国家对进口的货物进行环保、节能、安全等技术方面的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进口检验(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贸易保护)。如果台资企业所出口商品没有或者技术含量很低,是很容易被挡在国际市场之外的。
对应退未退的“出口退税”的财务处理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大陆出口退税存在着退税不及时的现象,占用了企业的资金,阻滞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台资企业而言,这种情况也是较为普遍的。虽然此次新的退税政策要求履行“新账不欠,旧账要还”的承诺,将原来拖欠企业的退税款逐步归还给企业,由于出口退税是以政府信用作为保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债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台资企业应对这笔性质上类似国债的“出口退税”额加以利用,而不是消极等待。例如,在台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出口退税”额转化为贷款的担保,而作为银行来讲,也没有什么风险,他们当然也是愿意的。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财务操作中加以利用,这样就解决了企业因国家出口退税不及时而产生的资金困难问题。另外,台资企业完全可以把这一部分未退税款当作自己的百分之一百的资产,并反映在企业财务报告中。这样,在银行信贷,在对外发行企业债券、或对外进行有关的企业信用推介和其它的商务活动中,这部分未退税款都可以起到像在银行信贷担保时一样的作用。
一、影响
农业和食品有升有降、喜忧参半
对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分成三类:维持现行出口退税率不变,包括现行出口退税率为5%和13%的农产品,以及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3%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出口退税率由5%调高到 13%,包括食用粉类和分割肉类;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也相应取消出口退(免)消费税政策,如山羊绒、原木及其相关制品。
因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于第一类,没有影响;对于第二类,将促进出口,对产品成本的降低和竞争力的增强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第三类,将起限制出口的作用,部分产品销售将转向国内市场,最终也会拉低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
运输业影响不一
调整出口退税率,无疑对大陆外贸出口会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焦炭等大宗散货和机电产品、服装鞋帽、玩具、陶瓷等主要集装箱适箱货物出口增量影响最大。
由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是间接的,因此影响程度要视外贸出口而定,且各细分行业受影响程度也不同。但从总体讲,外贸出口增速的下降将加大运输市场竞争激烈程度。降低行业总体利润。
有色金属内销多受损小
此次出口退税改革对绝大部分有色金属矿产品、冶炼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且比基地行业调幅大。一些原矿类产品一律由原来的13%退税率变为零退税率;出口退税的取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从事这些行业的台资企业未来经营的成本,可能降低企业未来的销售利润率。
外贸行业促进优胜劣汰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以进出口为主营业务的外贸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出口商品退税率普遍下调,外贸行业的出口成本将会明显上升,行业整体效益和大多数企业效益将会下滑。另一方面,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有利于优势企业迅速领回国家所欠应退税款,部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纺织行业净利润下降5%左右
根据大陆有关规定,生产型企业降低的退税额,是新旧退税率之差,乘以出口货物销售额,直接转为成本增加额,也就是毛利率的减少额。因此如果产品售价不变,出口退税率下降几个百分点,毛利率即相对下降几个百分点。调整前主要纺织产品中服装、棉纱、棉布的退税率为17%,其它纺织产品为15%,本次调整后一律降至13%。因此服装、棉纱、棉布的退税率降低达4个百分点,所受负面影响较大。
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将保留17%的出口退税率
大陆的台资企业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销售的,并且其中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对于这一部分合资企业来说,此次的出口退税改革对产品的成本、销售价格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这些企业的利润率。
根据大陆外资企业法律的规定,依法在大陆注册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是注册国法人,其成立、经营、解散都必须严格遵守大陆的法律。同时,对于主要生产经营均在大陆,并且产品主要出口外销的台资企业来讲,密切关注与研究大陆政府有关企业的政策及其变化方向,并采取应对的对策,可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为企业发展占得先机。在这些政策中,有关税收的政策,特别是关于出口退税的规定实属重中之重。
二、因应之道
对于大陆此次出口退税的调整,合资企业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及时应对。
对出口商品种类的调整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陆以出口退税方式鼓励出口的商品,一般也是大陆具有比较优势或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电子产品等,大陆对这一类产品一般采取较高的出口退税率。因此,台资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出口商品的税目种类,毕竟多退一个百分点,甚至几千百分点,直接关系到自身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以及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应在大陆政府的税收政策的引导下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利用大陆税收政策所给予的选择空间,将适合内销的产品迅速转向大陆市场,适合外销的继续加大出口。同时加速企业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步伐,以减轻包括税收在内的个别客观因素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应加强出口竞价的核算
为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不少出口企业,已把出口退税部分计入利润再对产品进行定价。目前台资企业最关键的应对策略是及时加强对外出口竞价的核算,充分考虑退税率调整影响,只有为自己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企业才能保证不被市场淘汰。
优化产品结构
台资企业要抓住时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新求变,以变求强。出口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仅是大陆政策所鼓励的,同时也影响企业自身竞争力。从此次税率调整上可以看出,大陆出口税率是按照”资源类产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制成品”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列的,这也正反映了大陆对企业出口的明显的政策导向。笔者认为,许多西方国家对进口的货物进行环保、节能、安全等技术方面的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进口检验(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贸易保护)。如果台资企业所出口商品没有或者技术含量很低,是很容易被挡在国际市场之外的。
对应退未退的“出口退税”的财务处理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大陆出口退税存在着退税不及时的现象,占用了企业的资金,阻滞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台资企业而言,这种情况也是较为普遍的。虽然此次新的退税政策要求履行“新账不欠,旧账要还”的承诺,将原来拖欠企业的退税款逐步归还给企业,由于出口退税是以政府信用作为保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债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台资企业应对这笔性质上类似国债的“出口退税”额加以利用,而不是消极等待。例如,在台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出口退税”额转化为贷款的担保,而作为银行来讲,也没有什么风险,他们当然也是愿意的。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财务操作中加以利用,这样就解决了企业因国家出口退税不及时而产生的资金困难问题。另外,台资企业完全可以把这一部分未退税款当作自己的百分之一百的资产,并反映在企业财务报告中。这样,在银行信贷,在对外发行企业债券、或对外进行有关的企业信用推介和其它的商务活动中,这部分未退税款都可以起到像在银行信贷担保时一样的作用。
编辑:信息办
山东商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