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山东省商务厅

首页 >分析报告
上海:离新加坡有多远?
发布日期:2004-11-26 00:00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1 字体:【

上海:离新加坡有多远? 
    简单的排名背后,是两座国际大都市在宏观经济环境、公共部门质量和科技三方面的“软差距”。
    撰稿/苏庆先(记者)
    坐在离复旦大学不远的一家咖啡厅里,许超默默看着落地玻璃窗外缓行在飞扬的尘土中的大小车辆。因为轨道交通M8线的开工,昔日通畅清爽的邯郸路俨然成了一个工地。“在新加坡,很难想象这样的情景。”这位刚从新加坡返回上海创业的IT博士说,“那边的建筑工地都被巨大的塑料篷布围了个密不透风,几乎看不到任何灰尘。”
    今年6月,他随在新加坡工作了5年多的太太回到上海,许超在过去5年中频繁奔波于两地的历史也宣告结束。如今,他和太太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网络安全技术公司,生活还算滋润。“如果我不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人,我们或许就不回来了。”许超笑着说,“那是一个非常公平、有秩序的社会。”
    在许超看来,公平、秩序和法制,是新加坡拥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在10月31日举行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洛佩斯-克劳罗斯首次推出了“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在全球53个主要中心城市中,新加坡排名首位,上海位居第25位。
    简单的排名背后,是两座国际大都市在宏观经济环境、公共部门质量和科技三方面的“软差距”。
    新加坡强在哪儿?
    对于新加坡的优点,台湾台中市长胡志强印象深刻:“它的租税奖励非常吸引人,它修改法令的速度符合现代化的需要,非常令人羡慕;资金进出的开放程度,在全世界都得到肯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良好,没话讲,这使得新加坡成为投资者的乐园,吸引世界许多大企业在那里设立区域总部。”
    这句颇为中肯的评价,在40多年前的新加坡还难以想象。1967年10月,当李光耀在美国芝加哥一个午餐会上,向50名商人讲述新加坡是如何由1819年一个仅有120人的小渔村发展为拥有200万人口的大都市时,他为新加坡制定的生存原则刚刚成型。
    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新加坡必须比本区域其他国家更加刚强勇猛,更加有组织和富有效率。新加坡的条件再好,如果无法超越邻国,外国商家还是没理由以这里为基地的。换句话说,尽管我们缺乏国内市场和天然资源,我们一定要提供条件让投资者能在新加坡成功营业,有利可图。
    此后数十年中,新加坡默默实践着这一生存法则。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颇能说明新加坡人的孜孜以求:1968年,惠普公司还未决定在新加坡设厂。谈判过程中,它决定先租用一栋6层楼建筑的最高两层。大厦内用来承载重型机器的电梯必须安装大型的变压器,但惠普公司老板休利特本人来访的时候还未准备好。为了不让他走6层楼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想方设法从邻座建筑接驳了巨型电缆,在休利特到访当天,使电梯操作顺利。随后,惠普公司决定在这里投资。
    这样的故事流传开来,美国其他电子公司纷至沓来。70年代,众多美国跨国公司的入驻,为新加坡奠定了庞大的高科技电子工业的基础。李光耀说,“谁来我们都欢迎,但是一找到有增长潜能的大投资家就绝不放过,必定竭尽所能协助他开业。”
    许超博士对此深有同感。“新加坡政府在对待国外投资者的态度上,非常慷慨。任何国外企业,只要在新加坡投资,都会拿到实实在在的奖励金。而且,雇主雇佣的人越多,得到的奖金也越多。其次,当地的经济秩序、经济环境良好。以IT产品为例,在上海,同样产品的报价差别很大,经销商们往往会竞相压价,互相拆台,展开‘恶性竞争’。而在新加坡,价格不是唯一,商人们更看重的是‘技术和服务’。无论是用户方还是投标方,都在一种‘良性竞争’的商业氛围中做生意——产品的报价和服务透明,产权保护意识强烈,‘游戏规则’明晰。”
    新加坡负责吸引外资的是它的经济发展局。它的官员始终是新加坡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大部分留学过欧美和英国,几乎都是为人正直、有头脑、有干劲、有魄力的精英,在他们的领导下,新加坡历经30年,锻造了自身从形态到内容的充分国际化形象。
    “新加坡的国际航运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国际商贸体系等,都深深地、和谐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从而使得新加坡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更成为亚洲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维说,“上海与新加坡在国际化程度上的不同,是两座城市竞争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的主要根源。”
    他认为,虽然新加坡是一个弹丸小国,面积仅640平方公里(约为上海的1/10),经济总量也不大,但其经济流量相当大,包括进出口流量、金融业务流量、国际商务流量、国际旅游流量等,这些巨大的流量使新加坡充满经济活力,充满市场机会,因此能持续吸引全球的关注,吸纳更多的全球资源和流量通过新加坡这一市场平台。
    再观上海。我们提出了加快“四化”(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建设步伐,而且将国际化建设放在首位,但与
    新加坡的国际化水平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在陈维看来,目前的上海还远未达到既有形态又有内容的国际化,“形态的国际化成分多于内容的国际化”。
    国际化的核心是深度参与全球经济运作,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有效形成多元的全球市场节点。新加坡不但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之中,而且在航运、金融、商贸等方面确立了全球重要的市场节点的地位和功能。而上海还没有充分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还没有成为全球重要的市场节点。目前能够体现出上海参与全球经济运作的,仅仅是在参与全球制造业的分工方面,但能力还是薄弱的,层次也较低。
    开放与国际化
    凡去过新加坡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这是一个建立在独特殖民文化基础上的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它的公共秩序井然,服务意识强,政府部门诚实而有效率。
    这得益于新加坡健全的行政制度和法制,也得益于其市场制度与国际市场规则的融合性。陈维认为,对于上海来说,加快国际化水平的突破口在于全面的开放,果断打破传统制度的束缚,在开放中学习,在开放中竞争,在开放中定位,在开放中完善。
    当初新加坡开放其金融市场,并且决心成为亚洲金融市场中心、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平台时,其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是巨大的。李光耀甚至说,“(1965年)任何人预测新加坡日后会发展为一个金融中心,一定被当成疯子”。然而,在如今的新加坡市中心一座座现代化办公大楼里,一组组电脑已将新加坡同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香港和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紧密联系起来。
    这一切归功于新加坡的强大学习能力。他们努力建立正直之邦的信誉,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官员,训练他们具有监管银行、股票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能力,以便把金融体制发生崩溃的风险,减到最低程度。新加坡金融中心的根基,是建立在法治和司法独立,以及政府稳定、称职而清廉的基础之上的。它的金融管理局在金融监管方面一直保持专业水准,并向来以处事缜密坚定见称,信誉不佳的金融机构一概不受理。在70和80年代,该局成功避开了国际信用商业银行欺诈事件的影响。这一事件从事发到结束,几乎影响了所有大规模的金融中心。
    总之,它不断用世界成熟的金融制度和市场制度替代其传统制度,使新加坡在今天成为全球稳健的、规范的金融市场之一。正是凭借这一突破,奠定了新加坡今天的开放、规范、国际化的市场形象和品牌,
    成为全球具有强劲竞争力的经济实体。此外,新加坡作为一个全民信息化社会,它具有的较高科技含量,极大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李光耀率先推动早期的电脑化运作和电子转账付款制度,1997年,他们的教育部长在全国推广了一个大规模的计划,让教师用电脑作为教学工具。90年代中期,新加坡年纪较轻的部长已经开始通过电子邮件互相通信。在新加坡,98%的家庭已与“新加坡统一网”联网。而在1997年,其全部硬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销售总额,已达到120亿新元(约为600亿人民币)。
    在上海,信息化进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企业还是停留于传统管理;推广了很早的电子政务步履仍显蹒跚。“由于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约束,上海在重要的市场开放、制度创新、与国际市场规则融合方面,还无法迈开突破性的步伐,导致它缺乏真正进行国际化经济运作的基础,也缺乏真正融入全球经济的平台。”
    “上海在市场制度突破方面的滞后,使其国际化往往徒有其名,难见其实。”陈维说。
    一个月前,上海一批IT业工程师纷纷跳槽新加坡,也颇令人深思。熟悉内情的许超说,薪水高是他们跳槽的一个原因(新加坡高出上海3-4倍);此外,新加坡在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在新落户,正试图大力打造其信息产业在亚太地区龙头老大的地位。
    上海的巨大潜力
    几年前,新加坡一位部长在听到“上海需要15年才能赶上新加坡”的说法后,摇摇头说,“我看只需要5-10年的时间。”
    近年来,上海的高速发展与活力令世界瞩目,具有向与纽约、东京等比肩的世界性大城市进阶的潜力和实力。上海经济连续12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目前全市GDP已达800亿美元,落后新加坡不算太多。这也是上海市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上海建设“世界城市”蓝图的现实基础。
    陈维认为,体现强劲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必须大幅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并在为全球经济服务中体现出功能优势和服务优势,从而能不断拓展市场服务范围和深度,扩大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这就是竞争力的实际含义和内容。
    早在7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便向它的国民服役人员、50万名学生和数十万名工人传达了一个信息:必须把讲礼貌当作他们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新加坡才会成为一个人人都生活得更加愉快的社会,而不单是为了旅游业。新加坡过去算不上一个有教养的文明社会,但20年后,他们实现了社会的高素质化。高素质的社会及其营造的较高城市服务功能,客观上留住了众多国际高级人才。这值得上海学习。
    在市长咨询会上,瑞士罗氏制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弗兰兹·胡默博士提到了一些令外籍人士不满的“细节”——医院门诊大厅混乱;地铁站名有英文标识,但售票处却没有;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标准不严格,经常有像大蘑菇一样的黑色尾气弄脏路人;公园里没有供人跑步的小路,即使有也不连贯,等等。
    细节虽小,有时却能决定成败。有着30年海外工作生活经历的胡默建议上海在一些细节上向新加坡学习,如设立专门的电话热线或网站,帮助外籍人士解决日常困扰;经常举办介绍会,推介来沪工作生活的高层国际人才等。
    诺华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博士也认为,“对于那些移居中国的人及其家庭而言,最迫切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能享有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此外,庞巴迪公司建议上海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它认为公共交通是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环境的关键因素。
    新加坡大力打造其金融、航运、商贸国际服务功能,不断培育和增强功能优势,使得新加坡的竞争力优势有牢固的抓手和基础。而上海全力建设“四个中心”,也就是要培育和增强国际服务功能,打造竞争力基础。但问题在于底子不厚,进展不快,功能不强,缺乏拿得出手的国际服务功能,其竞争力水平也就被决定了。
    陈维认为,上海大幅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条件是具备的,潜力是巨大的,但必须在两方面有大动作:首先是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其次是全力打造上海城市的国际化服务功能,凸现城市服务功能优势,以服务功能优势来增强国际竞争力。

作者:苏庆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山东商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