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商务厅

法不禁止皆可为,推广无还本续贷……委员关注“自贸区”的目光瞄向这里

发布时间:2020-02-04 阅读次数: 265 来源: 山东政协

1月18日上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山东省长龚正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用好自贸试验区战略平台,省市协同发力,在首创式改革、差异化探索、集成式创新上实现突破。落实好自贸区总体方案112项试点任务,复制推广国家推出的223项改革试点经验,尽快形成投资贸易便利化的综合性创新成果。这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如何抓好务实,早日让自贸区“红利”促进发展惠及百姓,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会议的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山东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郭建礼

  用好自贸区配套政策真正为老百姓服务

  山东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郭建礼认为自贸区不是简单的划定一个区域,而是区域内的政策集合体,外贸、引进外资和对外开放最重要的阵地就是政策。把自贸区政策充分运用好,山东下一步的对外开放就可以达到更高的层次。“2019年我们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18%,这个数据是十分巨大的,而前几年维持在6%到7%左右,外资大部分投入到科技行业,这对省新旧动能转换又有一个大的提升。”郭建礼建议,我们下一步要大力推广“无还本续贷”政策,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大量节约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让自贸区真正为老百姓服务。”

  真正实现自贸区内“法不禁止皆可为”

  山东省政协委员、烟台市工商联副主席张宝健说,山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支持在自贸区符合条件的片区设立综合保税区、鼓励自贸区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外商投资促进政策等等,进一步推动了营商环境的优化,为山东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另外,山东也在搭建多方面平台,比如举办各种展会、活动等,来宣传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助力国内外的项目、资金、技术等投资转化为发展成果。在自贸区发展上,建议对新老企业采取同样的政策,有利于自贸区整体发展的一致性、连贯性和普惠性。

  虽然国家、省、市对自贸区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张宝健认为,青岛烟台自贸区,韩国、日本的企业比较多,中日韩跨国审批制度、入境手续办理难度大、时间跨度长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建议省委省政府能够进一步简政放权,真正实现自贸区“法不禁止皆可为”。在自贸区投资兴业,事情可以一次办好、企业需要的事情政府会提前办好,让投资者真正感受到在这投资的温暖,让自贸区建设的东风彻底转变为优越的营商环境。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职业院校有待持续提升

  山东省政协委员、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慧青说,自贸区的获批给山东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自贸区,就是园区内产业聚集和协作的一个示范区,是以自主创新为重要战略目标的科创新区。作为第二个国家战略,它与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自贸区作为山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引擎,对适应面对新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山东自贸区分为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这三个片区又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三大核心区,应加大统筹,鼓励根据各自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突出优势,在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创新等方面开展差异化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山东自贸区总体方案赋予济南88项试点任务,济南自贸区又自主创新提出77项任务,努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大宗货物和高额融资平台,充分利用本土企业走出去、外国企业走进来,引进来国外先进技术,提升园区内的价值链。

  山东自贸区获批以后,济南园区内新注册企业已达四千四百多家。“产业发展人才要先行,这为山东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带来了更好的机遇。”张慧青建议,要聚焦产业来建专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都要进行转换提升,为产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个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