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二战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起步、70~80年代的萧条,90年代后进入高潮并持续至今,形成了遍布全球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网络,也形成了统管全球的价值链中心。在众多一体化组织中,横跨欧亚大陆的欧亚经济联盟,作为区域一体化新的参与者,其成立与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该联盟始于2010年俄、白、哈三国建立的关税同盟,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同年1月2日亚美尼亚加入、8月12日吉尔吉斯斯坦加入。目前,欧亚经济联盟有五个成员国及摩尔多瓦(2018年)和乌兹别克斯坦(2020年)两个观察员国。
自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以来,一方面,加强内部建设,如成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实施统一海关法,消除内部贸易发展的关税障碍;另一方面,以联盟形式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如联盟与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形成了“带盟”对接的空间格局,与越南等国建立自贸区等,体现了其内外兼顾的联盟思想。从欧亚经济联盟近年来一系列布局可以看出,俄罗斯主导的联盟具有宏大的战略目标,但无论如何,联盟成员国经济发展、内在的经济联系和内部贸易发展是联盟深化发展的根基。从2015年1月1日联盟成立距今已有六年多,联盟成立是否有互补的贸易基础?是否紧密了彼此的经贸联系?是否促进了联盟内部贸易发展?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一 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的法律和产业基础
二战以来,一系列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立,或因为制度相似、地理位置毗邻、要素禀赋的差异性及产业结构的互补性,或基于和平与发展的现实需要等。从一体化组织的理论发展来看,关税同盟理论、大市场理论和协议性分工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范纳提岀的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一体化理论当中的经典理论,由此也使关税同盟成为一体化组织深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例如,欧盟1968年就达到了关税同盟阶段,而欧亚经济联盟成立的基础也始于2010年俄、白、哈三国成立的关税同盟。从经济效应来看,关税同盟理论有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应如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动态效应如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等。
欧亚经济联盟成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其成员构成来看,均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后于20世纪90年代初均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成为转型国家,从地理位置来看,均位于欧亚大陆,除吉尔吉斯斯坦外,其他成员国均与俄罗斯毗邻,有的联盟成员国成为俄罗斯直面西方的最后屏障,如白俄罗斯;有些国家地缘关系非常复杂,如亚美尼亚位于黑海与里海交通要道,成为西方国家插手的对象,而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将这些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内部贸易发展的法律基础
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和运营主要依托两大法律文件:
第一,2014年5月29日俄、白、哈三国签署的《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从其意义和作用来看,联盟条约不仅是联盟成立的法律文件,也是联盟法律体系的核心和正常运营的根源。从其内容来看,条约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联盟的法律地位,联盟成立的原则、宗旨、职能和一些关键性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界定。
第二部分关于关税同盟,该部分确定了联盟统一关境运行的法律基础,包括关税同盟运行、海关监管、外贸政策、技术监管、卫生和动植物检验检疫及保护消费者利益等相关内容。
第三部分关于统一经济空间,主要通过宏观政策的实施,如宏观经济政策、货币金融政策和服务投资政策等,确保形成联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统一。
第四部分是过渡条款和最终条款。过渡条款主要对一些联盟内重要商品的统一市场,如石油及成品油统一市场建立规定了过渡期;最终条款主要对加入、退出联盟做了一些特别规定。
第二,2018年1月1日生效的《欧亚经济联盟海关法典》。该法典是对2010年俄、白、哈《关税同盟海关法典》的修订和扩展,由此也使海关法典从关税同盟法发展到了欧亚经济联盟法,也即更多是从联盟角度制定海关的法律法规,便于实现联盟内的统一市场。从内容上来看,《欧亚经济联盟海关法典》对海关的职能、制度、税法和监管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以电子申报为主、无须提交纸质单据以及实施单一窗口制度,提髙了贸易便利化程度,降低了贸易成本。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欧亚经济联盟海关法典》专门对网购商品的免税数量和金额作出特别规定。
(二)内部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
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成员国间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加强内部经济合作,扩大彼此贸易规模,虽然欧亚经济联盟目前正式成员国只有五个,但各国的经济社会条件、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却千差万别,由此也使联盟内部贸易有了发展的产业基础。
1.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性较大
横跨欧亚大陆的欧亚经济联盟,面积共计2026.03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总面积的14%。但人口稀少,总计1.83762亿人,不及世界人口的3%。特别是欧亚经济联盟各国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巨大差异。
俄罗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人口、国土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方面占联盟的80%左右。而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两国国土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不到1%,在欧亚经济联盟中,两国地位无法与俄、白、哈三国相提并论。
表1 2019年年底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社会指标 | ||||||
总计 |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 2026.03 | 人口(亿人)1.83762 | GDP(万亿美元)1.9673 | |||
国别 | 面积 | 占比(%) | 人口 | 占比(%) | GDP | 占比(%) |
俄罗斯 | 1709.82 | 84.39 | 1.4688 | 79.93 | 1.7001 | 86.42 |
哈萨克斯坦 | 272.49 | 13.45 | 0.1816 | 9.88 | 0.1818 | 9.24 |
白俄罗斯 | 20.76 | 1.03 | 0.0949 | 5.16 | 0.0632 | 3.21 |
吉尔吉斯斯坦 | 19.99 | 0.99 | 0.0626 | 3.41 | 0.0085 | 0.43 |
亚美尼亚 | 2.97 | 0.02 | 0.0297 | 1.62 | 0.0137 | 0.70 |
资料来源:欧亚经济委员会网站。
另外,从欧亚经济联盟内在布局来看,不同于其他一体化组织的多中心格局,而是由俄罗斯主导的单中心的一体化组织,或者说是以俄罗斯为中心、以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为两翼、以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为桥梁横跨欧亚大陆独具特色的一体化组织。
从在联盟发挥的作用来看,俄、白、哈三国是联盟的“三驾马车”,决定了联盟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战略布局,而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从自身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特性来看,是联盟的参与者和追随者,更多是希望通过参与联盟获得外交安全。
2.支柱产业差异较大
联盟成员国的产业结构均呈现以服务业为主的特征,但基于要素禀赋、经济社会条件和产业发展的历史等多因素的影响,联盟成员国的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第一,釆掘、冶金与国防工业为俄罗斯的支柱产业。石油天然气工业是俄罗斯支柱产业,且该国国防工业优势突岀,从设计、研发、试验到生产系统非常完善,是世界少有的能生产海、陆、空等武器和装备的国家年武器岀口超过百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武器岀口国,发达的国防工业极具战略优势,也成为一些小国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依附于俄罗斯的主要原因。例如,亚美尼亚放弃与欧盟已谈妥的联系国协议,转而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这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是考虑国家的安全问题。
第二,制造业、石油加工和信息通信业为白俄罗斯的支柱产业,白俄罗斯号称原苏联的“装配车间”。目前,白俄罗斯的机械制造在联盟成员国中优势非常突岀,特别是汽车制造、机床制造和农业机械制造等。白俄罗斯虽然能源短缺,但依靠进口俄罗斯的能源而发展的石化工业成为其国内的支柱产业。另外,白俄罗斯是联盟内少有的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和IT行业均比较发达的国家。
第三,能源釆掘、农业种植和加工制造为哈萨克斯坦的支柱产业项哈萨克斯坦是联盟内仅次于俄罗斯的能源富集国,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采掘业成为哈支柱产业。另外,哈萨克斯坦依托丰富的劳动力和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石化工业、轻纺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第四,旅游业和建筑业为亚美尼亚的支柱产业。与联盟其他成员国相比,亚美尼亚虽然能源资源欠缺、农业欠发达,但其位于外高加索且处在里海与黑海交通要道上,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因此,旅游业成为近年来国家倡导优先发展的产业。另外,其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0%,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
第五,农业、金属采掘业和冶炼业为吉尔吉斯斯坦的支柱产业。吉尔吉斯斯坦是联盟内化学元素最齐全的国家。该国依托丰富的化学元素,大力发展金属采掘业。另外,农业在吉尔吉斯斯坦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该国的支柱产业。
以上分析表明,欧亚经济联盟有完整的法律框架和产业基础,联盟成员国间经济社会条件、要素禀赋和产业发展均存在巨大差异性,为联盟发展内部贸易创造了条件。
二 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的现实分析
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和统一海关法的实施,虽然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内部贸易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但从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六年来的贸易发展来看,内部贸易不仅规模小且在联盟整体贸易中占比低。
(一)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规模较小
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削减内部关税、实施统一海关法等措施扩大相互贸易的发展。虽然联盟建立和政策实施对促进联盟内部贸易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2015-2020年数据来看,这种促进作用比较有限,联盟与第三国的贸易仍然是各成员国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
图1 2014-2020年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规模(单位:万亿美元)
资料来源:同表1。
2015年联盟建立前,例如,2014年联盟成员国相互贸易额为611.8亿美元,联盟成员国与第三国的贸易额为8731亿美元,联盟内部贸易占其与第三国贸易的7%。受世界市场行情的影响,2015年欧亚经济联盟成员间的内部贸易降至456.1亿美元,下降幅度高达25%。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欧亚经济联盟对外和相互贸易均呈现下降的态势。2020年与2014年相比,联盟内部贸易下降10.3%,联盟与第三国的贸易下降28.7%。2020年联盟内部贸易额占其与第三国贸易额比重为8.8%,2020年与2014年相比,提升了1个百分点,与2015年相比也提升了1个百分点。可以说,联盟成立对联盟内部贸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并不像其他一体化组织那样明显,其贸易发展仍然以与第三国为主,呈现这一特征的原因如下。
第一,2018年欧亚经济联盟统一海关法实施使联盟内部贸易关税壁垒大幅下降,大部分商品关税为零,使联盟内部贸易得到发展。例如,2017年联盟内部贸易规模为547.1亿美元,2018年达到602.6亿美元,2019年稳步增至610.3亿美元,欧亚经济联盟关税同盟效应得以体现。但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联盟内相互贸易重新降至600亿美元以下,为548.6亿美元。
第二,联盟内主要成员国要素禀赋具有相似性,如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均为能源大国,釆掘业为其国内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雷同性特征突出、结构互补性不足,难以促进两国贸易大规模发展。
第三,联盟成员国间经济差距较大,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衡量指标,2019年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万美元,哈萨克斯坦为9686美元,白俄罗斯为6691美元,亚美尼亚为4美元,吉尔吉斯斯坦仅为1300美元。根据林德重叠需求理论,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相互重叠部分校少,缺乏贸易的基础和动力。
第四,联盟注重关税削减,但相应联盟内非关税壁垒大量涌现,这也是区域一体化组织达到关税同盟阶段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例如,欧盟也曾受其困扰,所以在1985年启动了内部统一大市场,并在1992年年底完成了大市场的建设。借鉴其经验,欧亚经济联盟也启动了市场一体化的建设,预计到2025年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可充分自由流动,但目前该效应并未显现。
(二)成员国对联盟内部贸易贡献不同
联盟成员国在联盟的地位存在巨大差异,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体量较小,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三驾马车”,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占据绝对的优势。从2014-2020年数据来看,2014年,俄、白、哈三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02.3亿美元,占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总额的98.4%;2020年,三国内部贸易额总额为536.1亿美元,占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总额的97.7%。特别是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居于核心地位。2014年,俄罗斯在联盟内部贸易额为368.9亿美元,占联盟内部贸易总额的60.3%,2020年俄罗斯在联盟内部贸易额为340.6亿美元,占比增至62.1%。
总体来看,欧亚经济联盟中,俄罗斯经济一家独大,其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等经济社会指标优势突出,且为联盟成员国能源资源、工业制成品的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由此决定了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中突出的贸易地位,体现了联盟成员国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和政治上的依附关系。
表2 2014-2020年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的国别分布(单位:亿美元)
年份 | 欧亚经济联盟 | 亚美尼亚 | 白俄罗斯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俄罗斯 | |
2014 | 611.8 | 3.2 | 161.8 | 71.6 | 6.4 | 368.9 | |
2015 | 456.2 | 2.6 | 110.1 | 51.2 | 4.1 | 288.2 | |
2016 | 429.6 | 3.9 | 113.8 | 39.3 | 4.5 | 268.0 | |
2017 | 547.1 | 5.7 | 136.5 | 52.6 | 5.4 | 346.9 | |
2018 | 602.6 | 6.9 | 139.3 | 60.5 | 6.4 | 389.5 | |
2019 | 610.3 | 7.6 | 145.5 | 63.2 | 6.2 | 387.9 | |
2020 | 548.6 | 7.1 | 140.1 | 55.4 | 5.5 | 340.6 |
资料来源:同表1。
1.亚美尼亚对联盟内部贸易的贡献
亚美尼亚位于外高加索地区,处在黑海与里海间的交通要道上,由于所处地区复杂的地缘关系,与阿塞拜疆因纳卡问题战争不断,与土耳其至今没有建交。基于安全考量,亚美尼亚一直将俄罗斯视为其外交关系的优先发展对象,早在1936年亚美尼亚就成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随着苏联解体,亚美尼亚于1990年8月23日改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并于1991年9月加入独联体。该国于2014年10月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于2015年]月2日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
亚美尼亚在与俄罗斯保持紧密关系的同时,也积极拓展与欧美国家的关系,至今仍享受欧盟给予的普遍优惠制待遇(简称GSP待遇),并一直与欧盟进行联系国的谈判,后因加入欧亚经济联盟才中断与欧盟的谈判。与美国的关系也在不断推进中,亚美尼亚以其自身的地缘优势获取大国给予的经济及政治利益,但由于自身经济存在短板,如资源匮乏、寡头经济特征明显、粮食无法自给、贸易逆差逐年扩大,导致国内经济低迷,希望通过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扩大与联盟内的贸易,振兴本国经济一。
图2 2015年和2020年亚美尼亚与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情况对比(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同表1。
从内部贸易发展的现实来看,亚美尼亚与联盟内的贸易规模由2015年的12.4亿美元増至2020年的24.2亿美元,2020年与2015年相比增长95.2%。其中,亚美尼亚向联盟国家的出口由2015年的2.4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7.1亿美元;进口由2015年的1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7.2亿美元.
虽然总体规模有所扩大,但其基本的贸易格局没有发生变化。例如,与俄罗斯的贸易是其主要部分,贸易逆差没有改观。
表3 2015年和2020年亚美尼亚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内部贸易分布(单位:亿美元)
国别 | 2015年 | 2020年 | ||||
出口 | 进口 | 差额 | 出口 | 进口 | 差额 | |
白俄罗斯 | 0.0550 | 0.3500 | -0.2950 | 0.2132 | 0.5991 | -0.3859 |
哈萨克斯坦 | 0.0490 | 0.0120 | 0.0370 | 0.0661 | 0.0658 | 0.0003 |
吉尔吉斯斯坦 | 0.0030 | 0.0010 | 0.0020 | 0.0162 | 0.0050 | 0.0112 |
俄罗斯 | 2.2590 | 9.6730 | -7.4140 | 6.8036 | 16.5490 | -9.7454 |
资料来源:同表1。
俄罗斯是亚美尼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以202()年为例,亚美尼亚对俄罗斯的出口占其总岀口的95.2%,自俄罗斯进口占其总进口的98.3%°表明俄罗斯于亚美尼亚而言,政治、军事和经贸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强大的依赖性,,
2.白俄罗斯对联盟内部贸易的贡献
白俄罗斯位于中欧平原,东邻俄罗斯、西邻波兰、北接立陶宛、南接乌克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白俄罗斯是俄罗斯的忠实盟友,它不仅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更是俄罗斯推进一体化进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白俄罗斯还是欧亚经济联盟的创始成员国。
白俄罗斯虽然非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如钾盐储量占世界第三位,但其能源十分短缺,对俄罗斯形成了非常严重的依赖,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两国关系也时常因为俄能源政策变动导致矛盾重重。但相比欧亚经济联盟的其他国家,白俄罗斯的机械制造、石化工业和电子工业等相对发达,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地位也比较重要。从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来看,白俄罗斯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位国家。
从总体贸易规模来看,2020年与2015年相比,白俄罗斯与联盟内部贸易总体规模有所扩大,由2015年的282.09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305.35亿美元,增长8.2%。其中出口由2015年的109.98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40.08亿美元,进口由2015年的172.11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165.27亿美元。
图3 2015年白俄罗斯与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情况对比(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同表1。
白俄罗斯与联盟内成员国的贸易分布不均,俄罗斯是其联盟内最大的贸易伙伴,以2020年为例,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贸易总额占其联盟内贸易的96.1%,其中白俄罗斯对俄罗斯岀口额占其对联盟出口总额的93.8%,自俄罗斯进口额占其自联盟内进口总额的99.2%。
表4 2015年和2020年白俄罗斯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内部贸易分布(单位:亿美元)
国别 | 2015年 | 2020年 | ||||
出口 | 进口 | 差额 | 出口 | 进口 | 差额 | |
亚美尼亚 | 0.280 | 0.080 | 0.200 | 0.570 | 0.240 | 0.330 |
哈萨克斯坦 | 5.250 | 0.520 | 4.730 | 7.470 | 1.000 | 6.470 |
吉尔吉斯斯坦 | 0.550 | 0.040 | 0.510 | 0.670 | 0.085 | 0.585 |
俄罗斯 | 103.900 | 171.480 | -67.580 | 131.370 | 163.940 | -32.570 |
资料来源:同表1。
3.哈萨克斯坦对联盟内部贸易的贡献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位于亚洲中部,西部濒临里海,北部与俄罗斯毗邻,东部连接中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有悠久的历史关系,1936年成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成立,1994年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的纳扎尔巴耶夫在莫斯科大学演讲时就提出了成立贸易联盟的想法,并在此后与俄罗斯共同推进欧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哈萨克斯坦能源资源丰富,釆矿业为其支柱产业,石化工业和轻纺工业等比较发达。在联盟内部贸易地位仅次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从哈萨克斯坦与联盟的内部贸易来看,规模有所扩大,由2015年的157.8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97.27亿美元。2020年与2015年相比增长25%.其中出口额由2015年的48.87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55.39亿美元;进口额由2015年的108.93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41.88亿美元。
图4 2015年和2020年哈萨克斯坦与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情况对比(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同表1。
从联盟内的贸易分布来看,俄罗斯是哈在联盟内最大的贸易伙伴,由于吉尔吉斯斯坦与哈毗邻,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成为联盟内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与其他联盟成员国不同的是,哈与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贸易发展均是逆差,只有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呈现顺差。
表5 2015年和2020年哈萨克斯坦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内部贸易分布(单位:亿美元)
国别 | 2015年 | 2020年 | ||||
出口 | 进口 | 差额 | 出口 | 进口 | 差额 | |
亚美尼亚 | 0.007 | 0.039 | -0.032 | 0.734 | 0.770 | -0.036 |
白俄罗斯 | 0.480 | 4.720 | -4.240 | 0.696 | 6.470 | -5.774 |
吉尔吉斯斯坦 | 4.950 | 1.850 | 3.100 | 5.630 | 2.340 | 3.290 |
俄罗斯 | 43.430 | 102.320 | -58.890 | 48.990 | 133.000 | -84.010 |
资料来源;同表1。
4.吉尔吉斯斯坦对联盟内部贸易的贡献
吉尔吉斯斯坦地处中亚腹地,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毗邻,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中唯一没有与俄罗斯毗邻的国家。虽然如此,吉尔吉斯斯坦历史上就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一直积极参与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进程,1991年加入独联体,2015年加入欧亚经济联盟。
从吉尔吉斯斯坦在联盟内部的贸易发展来看,2020年与2015年相比略有下降,由2015年的25.466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24.01亿美元,下降5.7%。其中出口略有增长,由2015年的5.397亿美元增至202()年的5.46亿美元;进口有所下降,由2015年的20.069亿美元降至2020年18.55亿美元。
图5 2015年和2020年吉尔吉斯斯坦与欧亚经济麻盟内部贸易发展情况对比(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同表1。
从吉尔吉斯斯坦在联盟内的贸易分布来看,2015年联盟成立之初,哈萨克斯坦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占其联盟内部贸易总额的41%,与俄罗斯的贸易占其联盟内部贸易总额的17%。但2020年这一指标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俄罗斯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在联盟内最大的贸易伙伴,与俄罗斯的贸易占吉尔吉斯斯坦在联盟内贸易总额的64.9%,特别是自俄罗斯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70.9%。这表明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对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表6 2015年和2020年吉尔吉斯斯坦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内部贸易分布(单位:亿美元)
国别 | 2015年 | 2020年 | ||||
出口 | 进口 | 差额 | 出口 | 进口 | 差额 | |
亚美尼亚 | 0.0020 | 0.0030 | -0.0010 | 0,0023 | 0.0320 | -0.0297 |
白俄罗斯 | 0.1400 | 0.5400 | -0.4000 | 0.1100 | 0.0300 | 0.0800 |
哈萨克斯坦 | 3.6900 | 6.7700 | -3.0800 | 2.9400 | 5.0000 | -2.0600 |
俄罗斯 | 1.5700 | 2.7600 | -1.1900 | 2.4200 | 13.1600 | -10.7400 |
资料来源:同表1。
5.俄罗斯对联盟内部贸易的贡献
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导国,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联盟中俄罗斯是能源资源最丰富、制造业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因此,俄罗斯不仅是联盟内部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联盟内能源和工业品的提供者,还是联盟内唯一的顺差国。从其内部贸易规模来看,2020年与2015年相比有所增长,由2015年的428.01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532.2亿美元,增长24.3%,其中,俄罗斯对联盟的岀口由2015年的287.19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340.62亿美元;俄罗斯自联盟内的进口由2015年的140.83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91.58亿美元。
图6 2015年和2020年俄罗斯与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情况对比(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同表1。
俄罗斯在联盟内的贸易分布不均,其中一半以上的内部贸易是与白俄罗斯完成的。例如,2015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贸易占其联盟内部贸易的57.1%,2020年这一比重依然达到56.7%。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贸易占其联盟内部贸易比重由2015年的32%增至2020年的35.8%,与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的贸易占比较低。
表7 2015年和2020年俄罗斯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内部贸易分布(单位:亿美元)
国别 | 2015年 | 2020年 | ||||
出口 | 进口 | 差额 | 出口 | 进口 | 差额 | |
亚美尼亚 | 10.48 | 1.97 | 8.51 | 16.58 | 6.47 | 10.11 |
白俄罗斯 | 155.38 | 89.35 | 66.03 | 169.16 | 132.38 | 36.78 |
哈萨克斯坦 | 108.35 | 48.79 | 59.56 | 140.31 | 50.34 | 89.97 |
吉尔吉斯斯坦 | 12.97 | 0.71 | 12.26 | 14.57 | 2.39 | 12.18 |
资料来源:同表1。
(三)联盟内部贸易结构单一化特征突出
总体来看,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结构虽然比较稳定,但结构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岀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制成品为主。2020年,岀口产品中矿产品占比超过5,0%,达到53.9%。加上食品及农业原料8.2%,初级产品占比超过60%,进口产品中机械运输设备占比为45.2%,加上化工产品18.3%,两项产品的进口占比已超过60%,达到63.5%。呈现贸易产品高度集中的特征。
表8 2020年欧亚经济联盟出口和进口结构(%) | ||
产品名称 | 出口结构 | 进口结构 |
矿产品 | 53.9 | 1.2 |
金属及制品 | 10.5 | 6.6 |
食品及农业原料 | 8.2 | II.6 |
化工产品 | 6.5 | 18.3 |
机械运输设备 | 3.7 | 45.2 |
木材及纸张产品 | 3.5 | 1.5 |
纺织服装及鞋子 | 0.3 | 6.4 |
其他产品 | 13.4 | 9.2 |
资料来源:同表1。 |
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结构比较符合联盟内部主要成员国的要素禀赋和产业发展特征。联盟内部主要成员国俄罗斯是能源富集国,也是木材、农业资源等富集国,在重工业制造方面优势突出;哈萨克斯坦是联盟内仅次于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大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在采矿业、加工业、建筑业和农业等方面均具竞争优势;白俄罗斯非金属矿物丰富,森林资源富集,在机械制造、石化工业、电子工业和无线电技术等方面非常具有优势。这一稳定单一化的贸易结构特征表明联盟成立及扩员对联盟成员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作用不明显,俄、白、哈三国缺乏深层次的产业合作,缺乏相互投资的动力和基础。
(四)成员国对联盟内市场依赖程度较低
从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来看,由于联盟内成员国实力悬殊,导致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联动性较差,这从区域内部贸易与区域外贸易占比可以看出。无论是联盟整体还是联盟各成员国,基本上以与第三国贸易为主。以2020年为例,从欧亚经济联盟整体贸易来看,内部贸易仅占8.1%,与第三国的贸易占比达到91.9%。从成员国的贸易来看,俄罗斯与第三国的贸易占比最高,达到93.8%,与联盟成员国的内部贸易仅为6.2%;成员国中白俄罗斯内外贸易占比相差相对较小,与第三国贸易占比为69%,与联盟成员国的内部贸易占比为31%。
图7 2020年欧亚经济联盟内外贸易占比(%)
资料来源:同表1。
(五)欧亚经济联盟高度依赖外部市场
无论联盟整体还是成员国个体,无论进口还是出口,联盟对第三国市场依赖程度比较大。从贸易集团来看,欧盟在欧亚经济联盟中贸易地位突出,以2020年为例,欧亚经济联盟与欧盟的贸易规模达到229()亿美元,占联盟对外贸易的36.8%;与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占第二位,规模达到2268亿美元,占比达到36.4%;与独联体贸易规模仅为328亿美元,占比也仅为5.3%。
表9 2020年欧亚经济联盟与区域一体化蛆织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一体化组织 | 欧亚经济联盟出口 | 欧亚经济联盟进口 |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
欧盟 | 1370 | 37.6 | 920 | 35.6 |
亚太经合组织 | 1079 | 29.6 | 1189 | 46.0 |
独联体国家 | 230 | 6.3 | 98 | 3.8 |
其他 | 965 | 26.5 | 377 | 14.6 |
资料来源:同表1。
从具体国家来看,欧亚经济联盟前十大贸易伙伴国分别是中国、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美国、韩国、土耳其、日本和波兰,联盟与前十大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总额为3763亿美元,占联盟对外贸易的60.42%。其中中国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一。以2020年为例,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贸易规模达到I255亿美元,占联盟对外贸易的20.2%。究其原因,首先,既与“一带一盟”对接构建的制度框架有关,也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签署和实施有关。其次,受地缘、历史和产业发展等影响,欧盟成员国在欧亚经济联盟中的地位也特别突出,例如,德国、荷兰、英国和意大利分列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位。而美国是许多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由于地理位置和产业发展的现实特性,美国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地位并不突岀,仅列第六位,占比也仅为4.3%。
表10 2020年欧亚经济联盟与前十大贸易伙伴国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指标 | 贸易规模 | 出口规模 | 进口规模 | |||
金额 | 占比(%) | 出口金额 | 占比(%) | 逬口金额 | 占比(%) | |
联盟对外贸易总计 | 6228.099 | 100 | 3644.093 | 100 | 2584.006 | 100 |
中国 | 1255 | 20.2 | 591 | 16.2 | 664 | 25.7 |
德国 | 469 | 7.5 | 198 | 5.4 | 271 | 10.5 |
荷兰 | 331 | 5.3 | 287 | 7.9 | 44 | 1.7 |
英国 | 296 | 4.8 | 257 | 7.1 | 39 | 1.5 |
意大利 | 288 | 4.6 | 168 | 4.6 | 120 | 4.6 |
美国 | 265 | 4.3 | 116 | 3.2 | 149 | 5.8 |
韩国 | 258 | 4.1 | 135 | 3.7 | 123 | 4.8 |
土耳其 | 252 | 4 | 181 | 5 | 71 | 2.7 |
日本 | 176 | 2.8 | 97 | 2.7 | 79 | 3.1 |
波兰 | 173 | 2.8 | 111 | 3 | 62 | 2.4 |
资料来源:同表1。
三 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及启示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道路上新的参与者,经过六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法律框架,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为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以来内部贸易和对外经贸关系的特点如下: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规模较小、在欧亚经济联盟整体贸易中占比低且呈现波动性较大的基本特征;联盟内部贸易结构能源资源占比较大,结构单一化特征突出;联盟并不以发展内部贸易为主,而是以拓展对外经贸关系为主,特别是建立自贸区成为其经贸关系拓展的重要步骤;由于联盟内部各成员国实力差距极为显著,导致联盟内部贸易存在严重的失衡,俄罗斯对联盟内部贸易贡献度超过60%,这也相应会带来联盟内部贸易发展的不稳定;联盟虽然实施了统—海关法,但内部成员的非关税壁垒会成为其内部贸易发展的重要制约;联盟经济实力的差距也导致联盟内产业合作欠缺,不仅使联盟成员国间经济联系松散,也使联盟成员国间的贸易更多是产业间而非产业内贸易。
基于以上结论,通过考察欧亚经济联盟成立背景、基础和发展历程等,本文得岀如下启示。
(一)欧亚经济联盟并非是一个简単的经济组织
虽然从名称来看,该联盟突出了“经济”意义,但从成员国的利益诉求来看,并非单纯为了经济利益。一是联盟成立对其主导国俄罗斯经济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仅凭现有的发展既不能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的市场拓展,也不能形成联盟内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关系,但俄罗斯依然非常积极主动地推动该联盟的成立和发展,主要是出于拓展生存空间的现实需要。之所以冠以“经济”二字,更多是最大限度降低国际社会对该组织成立的揣测,也使已加入成员国或将来要加入的成员国放下思想包袱。二是联盟中的一些小国积极加入更多是出于对俄罗斯提供安全保障的利益诉求。三是联盟外的国家,如欧美国家,一直将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看作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拓展其生存空间的一种战略选择。正是基于此判断,西方国家从多方面不遗余力地打压俄罗斯,在俄罗斯周边制造各种麻烦。如2020年8月9日白俄罗斯总统大选结束后岀现的国内动乱就是西方国家直接插手的结果,究其原因就是白俄罗斯的地缘优势,于俄罗斯和北约均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俄罗斯,自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白俄罗斯成了俄罗斯与北约国家唯一的缓冲地带,一旦亲西方派主政白俄罗斯,对俄罗斯而言后果不堪设想。四是从联盟成立后的举措来看,如建立自贸区,表面上是通过建立自贸区推进联盟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但从对象国的选择来看,具有战略地位或与俄罗斯有传统的盟国关系的国家成为首选。而有些国家,如中国,虽然多次表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的愿望,但俄罗斯并没有将中国纳入其建立自贸区的首选国家。事实上,无论从产业发展、要素禀赋,还是从资本、市场和地缘优势等多方面来看,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具备与联盟建立自贸区的条件,但俄罗斯选择越南、新加坡,后有印度、伊朗和以色列等国进入联盟谈判的议程。综上所述,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并非单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以经济利益为切入点,将政治利益作为联盟成立和发展的重要考量,由此也影响了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的发展。
(二)欧亚经济联盟内部成员国不对称的需求关系
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关系并不十分稳定。从内部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联盟成员国不对等的关系,表现为联盟成员国对俄罗斯的利益诉求超过了俄罗斯对其他成员国的利益诉求:一是联盟成员国需要俄罗斯为其提供外交安全。如亚美尼亚,由于所处地区复杂的地缘关系,为寻求保护,亚美尼亚一直将俄罗斯视为其外交关系的优先发展对象、、因此.在联盟成立的第二天,亚美尼亚选择加入联盟,联盟之所以接受它,并不是因为该国能为联盟提供多大的市场,更重要的也是基于亚美尼亚重要的地缘优势。二是成员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度非常高。在联盟中,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是能源富集国,而其他国家均为能源短缺国。白俄罗斯之所以成为俄罗斯忠实的伙伴和坚定支持者,主要是基于对俄罗斯的能源需求。多年来,俄罗斯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白俄罗斯提供能源,不仅使白俄罗斯获得了廉价的能源,满足了白俄罗斯的生活需要,而且使白俄罗斯依靠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发展相关行业例如,石化工业成为白俄罗斯的支柱产业。正是因为能源对俄白两国的重要性,使俄白两国关系也时常因为俄罗斯能源政策变动导致矛盾重重。例如,2018年7月,俄国家杜马出台了石油税改革法案,据此法案,现行的石油出口税将在2019-2024年逐步降至零,取而代之的是石油开采税,由此将导致俄罗斯出口石油价格上涨,严重影响了自俄罗斯进口能源资源的其他成员国利益。三是俄罗斯对联盟成员国的需求更多在地缘政治领域,而非经济利益。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对俄罗斯而言均具有特别的意义,如白俄罗斯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最后一道安全屏障,俄罗斯以经济代价换取地缘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亚美尼亚之所以成为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是因为其处于黑海与里海的交通要道上;而哈萨克斯坦不仅是俄罗斯能源输岀的重要关口和通道,更是在中亚国家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俄罗斯通往东亚的必由之路。
(三)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
虽然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间的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但以下原因导致其成员国间经济联系非常松散:一是历史上合作的心理阴影。联盟成员国均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时期,虽然各加盟共和国均为主权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却围绕苏联经济发展而整体布局。另外,苏联实施的计划经济导致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发展畸形,经济效率低下。而现在虽然五个成员国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而依托欧亚经济联盟联系在一起,但各成员国均依托自身的产业发展,对自身产业进行全面布局,这有意或无意弱化了联盟成员国间产业内在联系。二是由于各成员国经济体量差距较大,一些产业很难依托联盟得以充分发展。例如,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能源资源丰富,其他三国的经济体量小,虽然联盟试图建立内部能源统一市场,但俄哈巨大的能源储量很难在联盟内完全消费,必须走向国际市场。其他行业也面临同样问题,如俄罗斯国防工业需要不断打破市场限制找到新的市场,俄罗斯一些高科技产业也难以在联盟内部获得配套发展。三是联盟外国家有比联盟内成员国更好的产业合作条件,对联盟成员国有极大的吸引力。例如,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和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市场潜力和产业发展不可估量,这为联盟成员国与中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中俄、中哈和中白之间在能源合作、产能合作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中国与联盟各国经贸发展也在稳步推进。“一带一盟”对接六年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平稳发展,2020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规模达到I255亿美元,说明“一带一盟”对接及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协议的签署和生效在一定程度上有力促进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与其主导国俄罗斯的双边贸易发展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美元,2020年虽略有下降,但依然达到1077.7亿美元。未来,中国应抓住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协议生效的有利时机,加强与联盟成员国的产业合作,以此夯实中国与联盟经贸发展的基础。而在自贸区构建方面,在短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更要转变策略,如在其成员国中选择一些有重要合作意向的国家,建立双边或三边自贸区,并以此为突破口,推逬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整体自贸区的构建。
(四)联盟内部不稳及资金短缺成为其发展的制约
欧亚经济联盟成立至今存在两个欠缺:一是内部稳定性欠缺。欧亚经济联盟的稳定性发展除了受到联盟外的大国干预,还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如各成员国执政者的执政理念会影响联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欧亚经济联盟中,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和哈萨克斯坦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是俄罗斯一体化道路上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俄、白、哈三国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关税同盟,但随着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变更,新的执政者非常担心随着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的推进,特别是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推进,会影响国家主权,这也不免对欧亚经济联盟的深化产生不利影响。二是资金欠缺。投资不仅是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密切相关国家经贸关系的重要抓手。但纵观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经济低迷、增速缓慢、缺乏资金是联盟内成员的共同特征。例如,自2015年以来,能源价格下滑、乌克兰危机引发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增长大幅下滑,而新冠肺炎疫情使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因此,吸引外资成为联盟成员国共同的利益诉求,但从当前来看,在联盟内大规模的相互投资很难实现,联盟成员国无一例外地将外资吸引的重点放在联盟外,如“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国的投资合作,“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成为联盟成员国资金的重要来源。但由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缺乏相互投资,使联盟内成员国产业发展缺乏深度合作,极大影响了联盟内部贸易的发展。
综上所述,欧亚经济联盟成立和统一海关法的实施为联盟各国相互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受区域内国家间产业合作深度和广度的影响以及缺乏相互投资等因素制约,对联盟内部贸易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未来,联盟应从经济利益出发,更多站在联盟的角度,而非国家角度,搭建各种经贸关系网,在促进相互贸易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联盟整体的影响力,深化联盟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