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首页 >商务论谈
全力服务保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上海商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18-11-05 00:00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举办进口博览会,将成为推动上海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进口博览会具有展览、交易、论坛“三合一”功能,汇聚了全球最优秀的企业、产品和服务,是推动上海商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载体平台。

首先,推进进口博览会与上海自贸试验区3.0版建设联动,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服务保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更多的贸易投资主体集聚落户,可以更大程度上促进对内对外开放。

同时,结合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将促进消费与进口博览会对接,可以吸引全世界有优势、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带动更多的国际优质品牌、产品和服务从上海进入中国市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消费需求。

此外,通过举办进口博览会,推动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一揽子贸易配套政策从点到面实现突破,进口博览会将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建设“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平台,提供6天展示的同时还提供365天一站式服务,将为展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全方位、多模式、多渠道服务,有利于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采购中心和集散地。

为此,上海市商务委将以进博会举办为契机,推动上海商务高质量发展。

举全委之力推进保障工作

筹备保障进口博览会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一届上海市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全力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上海市商务委主要承担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城市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统筹协调全市进口博览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同时是上海交易团秘书长单位,承担上海交易组织和“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平台建设。委党组把办好进口博览会作为全委工作“头号工程”,举全委之力推进进口博览会各项筹备保障工作。

(一)强化统筹协调,提供一流城市服务保障

围绕“进得来、出得去、行得畅、住得下、吃得好、守得稳”的总要求,牵头制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城市保障总体方案》和19个专项保障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确保重大节点目标如期完成,做细做实服务保障工作。建立了以任务为导向的挂图作战机制。聚焦重要节点,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挂图作战。倒计时200天,制定印发《决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0天行动计划》,明确十六个方面86项重点任务;倒计时100天,制定印发《上海“冲刺100天,决胜进博会”行动计划》,明确十八个方面170项具体任务;倒计时60天、30天,先后梳理618项、245项节点任务安排,10月30日前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有效协调机制。夯实每周例会、工作周报、工作专报、问题清单等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已累计对300余项具体问题进行协调。

(二)着眼精准对接、有效采购,抓好上海交易组织

发挥上海进口大市和口岸功能优势,着眼精准对接、有效采购,着力打造“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争取为参展商“参展一周、服务一年”,促进“展品”变“商品”,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博览会,千方百计促成交、见成效。搭建“2+4+18”交易组织保障体系。上海交易团立足上海实际,大胆创新机制,集成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源,构筑全方位、全覆盖、多渠道立体交易保障体系。“2”就是“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线上和线下平台;“4”就是大型零售商联盟、综合贸易服务商联盟、跨境电商联盟和展示展销服务联盟等四大采购商联盟;“18”就是包括16个区分团和国资分团、服务贸易分团在内的18个分团。建立高效工作通联体系,努力做到工作无缝衔接。全面完成采购商组织动员工作。上海交易团对全市各交易分团、行业龙头企业、各平台全面动员,把工作下沉到街道、镇、区属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至9月5日注册报名截止,上海交易团审核通过的采购商企业(单位)为18127家,人员数15万人。全力推进采购供需对接。针对六大展区细分展品,发挥大型企业集团龙头作用和外贸骨干企业优势,先后举办进口博览会企业商业展7大展区的6场展前对接会,推进定向精准展销对接。展会6天将举办对接签约、发布互动、国别主题、线上购物等27场配套现场活动,加强采购成交的分类统计和摸底预测。全力推进贸易便利措施落地。在海关总署、财政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前期上海提出的20多项进口博览会通关便利化政策已基本落地。比如,允许展会展品提前备案;延长展品ATA单证册有效期至1年,展品展后结转进入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予以核销;支持车辆展品留购并给予展示交易便利措施等。同时,推进建设“6天+365天”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场所,探索形成保税展示交易常态化制度安排,为更多的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

(三)建立“3310”保障体系,做好进博会餐饮保障

上海市商务委作为生活性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同时也是进口博览会城市保障领导小组餐饮消费保障组组长单位,针对首届进口博览会期间展馆内人员数量突破新高、用餐人群和需求类别复杂、餐饮供应保障比例高、固定餐饮商户供餐比例不高、安保物流和食品安全管控严格等挑战,围绕确保餐饮食品“供得上、吃得好、吃得安”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餐饮食品供应保障实施方案》,确立“3310”保障体系,明确“核心区(国展中心场馆内餐饮企业和接待酒店)、辐射区(国展中心周边10公里以内)、全市范围”三个层级餐饮食品供应保障区域,落实“展前、展中、展后”三个阶段保障任务,确保展馆内10类人群用餐需求。根据博览会6天不同人群结构,制定针对性的供餐方案,在场馆内设置了103个固定餐饮点、6个临时供餐点,确保展会25万人客流最高峰值的用餐需求,并在展馆内引入清真餐饮、犹太洁食、素食等特殊餐饮,设立上海特色小吃馆,引入上海早餐工程企业、百年老字号企业共计24个上海特色小吃品牌,建立全市范围约500家诚信度高、食品安全状况好、市场口碑佳的特色餐厅目录,向与会海内外客商大力推介中西餐饮文化。实施“双供应一追溯”和中转物流总仓模式,采取“安检前移、集中检测、全程押运、绿色通道、统一配送”措施,并在欢迎晚宴、外国政要和交易团集中接待酒店落实了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发挥优势扩大进口

主动扩大进口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扩大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7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公布《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扩大开放行动100条措施,明确要建设服务全国的进口枢纽口岸,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进口促进新平台。上海充分发挥口岸区位优势,优化贸易制度环境,上海已成为服务长三角、辐射中国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2017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口增速创6年新高,超出预期。据上海海关统计,上海口岸进口33445.1亿元,增长18.9%,占全国26.8%,继续保持全国最大口岸。今年1~6月,口岸进口17531.8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国26.5%。

(一)上海货物进口贸易主要特点

一是上海市货物进口增长迅速。2017年全市外贸企业货物进口增速创6年新高,超出预期。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口19117.5亿元,增长15.4%,占全国15.3%,居广东省之后,为全国第二。上海在进口医药品、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未锻轧的铜及铜材、服装及衣着附件、医疗仪器及器械继续保持全国最大省市,进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2.0%、24.4%、23.3%、58.2%、43.3%。二是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上海市企业进口机电产品9275.1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市进口总额的48.5%。高新技术产品进口5136.0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进口总额26.9%。消费品进口3435.4亿元,同比增长20.9%,占全市进口总额的18.0%,比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三是高能级企业集聚。上海已经集聚了一批资源配置能力强、产业带动效应明显、行业地位突出、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超过30家企业的进口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二)上海扩大进口的主要做法

一是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鼓励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企业整合订单销售、贸易结算、供应链集成、人力资源、资金统筹等更多功能,吸引集聚中国区至亚太地区的区域性管理总部,基本形成了涵盖贸易、物流、加工、航运、国际采购、融资租赁、服务贸易等七大类多元化、综合性的总部经济体系。依托上海外高桥区域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综合产业定位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逐步形成了酒类、化妆品、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汽车、文化贸易等多个专业贸易平台和国别商品中心,建成了中东欧十六国、澳大利亚、智利、泰国、格鲁吉亚、伊朗、台湾等多家国别(地区)商品中心。有效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海关事务服务中心、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检验检疫酒类化妆品食品检测中心、上海口岸药检所、医疗器械所外高桥实验室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外高桥国际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2017年,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共有进口贸易企业3391家,累计进口5988.6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全市进口总额的31.3%,是全市进口贸易主要产业集聚区。

二是创新进口贸易方式。深入推动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复制推广商务部等14部委联合发布的“两平台六体系”经验,全市跨境电商工作基本形成了市场主体集聚、产业优势突出、平台有序布局、综合配套基础扎实、管理服务不断创新的格局。2017年上海跨境电商试点模式成交41.8亿元,同比增长74.7%。加快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汽车平行进口若干支持措施》,明确简化自动进口许可证办理手续、创新CCC认证制度、动态调整试点企业等措施。依托中央和地方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进口。

三是着力改善贸易便利化条件。夯实全市贸易便利化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围绕“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目标,支持和促进上海货物贸易便利化工作。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40项条款中38项已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和推进。目前上海已经建成兼具监管和服务功能、覆盖口岸通关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支持跨区域申报的“单一窗口”3.0版。优化贸易营商环境,通过“多证合一”、规范口岸经营单位收费、放宽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准入条件等,支持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营中心发布并推进全国首个线上自贸协定推广应用系统,运用信息化应用和政府信息共享等手段,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抢抓机遇推动开放升级

上海将以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重大契机,坚持高起点、高规格、高要求,主动对接,抢抓机遇,推动消费升级、贸易升级、开放升级,着力增强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着力推进上海商务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放大进口博览会对进口贸易的带动效应。对接进口博览会,为国外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放大进口博览会制度创新效应,展前、展中、展后一揽子便利措施,形成“6天+365天”展示交易常态化制度安排,推动进口博览会允许展会展品提前备案、以担保方式放行展品、延长ATA单证册项下货物暂时进境有效期、展品展后进入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视同离境予以核销等监管制度创新延伸至其他重点展会和展览场所。建设好“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加快建设进口博览会常年保税交易促进场所,发挥酒类、化妆品、智能制造、汽车、钻石等专业贸易平台和一批国别商品中心的集聚效应,完善保税仓储、贸易物流、展示销售、金融配套等专业化服务功能,做实做强展示、撮合、交易、支付、通关等服务功能。发挥跨境进口电商、大型零售商、综合贸易服务商和展示展销服务四大联盟的作用,组织联盟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努力实现为参展商“参展一周、服务一年”,促“展品”变“商品”。

二是推动更多进口博览会参展商在沪投资兴业。进口博览会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云集,上海将加大精准招商力度,举办一系列投资促进活动,为参展商量身定做一批特色参观路线,宣传推介上海营商环境。完善落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支持政策,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经营管理、资金管理、销售、研发、结算、物流及支持服务等更多营运职能,加快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沪设立具有采购、分拨、营销、结算、物流等单一或综合贸易功能的总部机构,打造亚太区订单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研发中心,推动跨国公司更好地“在上海、为中国、为世界”。

三是吸引更多商品和服务,打造面向全球的消费大市场。瞄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对接进口博览会,在电子消费品、汽车、服装服饰等领域形成一批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消费大平台,引进更多具备独特品牌价值和先进品牌运营模式的国际知名商业企业品牌、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吸引名家新品、名牌新品、老牌新品和新牌新品到沪首发,集聚更多最新最潮的消费品牌。鼓励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知名品牌、设计师品牌、高级定制品牌等在上海首发新品。鼓励商圈、商街、商场引进国际知名商品和服务品牌,开设首店、旗舰店。实施“上海购物”品牌全球推广计划,加强“上海购物节”与进口博览会联动,实现同频共振,放大溢出效应。建立消费品国际价格监测比价机制,引导国际品牌零售商建立合理定价体系,支持发展市内免税店、口岸免税店、高端品牌奥特莱斯等业态,进一步引导境外消费回流。(A1)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山东商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