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首页
>政务公开>厅机关子站>内设机构>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处>经验交流
厦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不断创新机制体制
发布日期:2017-05-27 00:00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山东省商务厅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紧扣“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厦门着力创新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国首创了42项举措。

    “创”字当先

      4月28日,厦门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厦门片区全面推行口岸检疫处理前置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入境集装箱货物,由检疫处理公司在船舶靠港卸货后,船舶代理报检前实施检疫处理。该模式全国首创。
      据悉,以往的模式是,集装箱货物报检后进行检疫处理,这种模式难以满足贸易便利化的要求。在新模式下,检验检疫部门在船舶靠岸之前,就通过船舶代理提供的舱单信息筛选出需做检疫处理的集装箱,并在卸船的第一时间将这些集装箱运送到检疫处理区,实现检疫处理的零等待、全覆盖,从而加快了自贸片区的通关效率,为企业节约了通关成本。
      作为中国第七大集装箱口岸,厦门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达960万标箱,口岸检疫处理前置令港口运营企业可以主动根据舱单信息,对集装箱是否需作检疫处理进行提前判定,从而合理安排运力,提高作业效率。
      这只是厦门片区创新举措的一个侧面。根据此前出炉的福建自贸试验区第9批创新成果评估,在我省通报的福建自贸试验区255项创新举措中厦门有120项,属全国首创的有42项。
     “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厦门片区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探索,让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不断提升。”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表示,厦门片区要着力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建设“三区一堡”,更加注重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更加注重审批制度改革,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更多经验。

    “减”出活力

      “以前办证起码需要十天半个月,现在最多3天就搞定了。”在厦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内等候领取执照的陈先生是一家代办机构的工作人员,长期的工作接触,让他成了自贸试验区行政效率不断提速的最直接见证者。
      2015年3月26日,厦门率先实施涉及工商、税务、质监三大政府职能部门的“三证三号”合并为“一照一码”,从而实现“三证合一”。此举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据悉,在厦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三证合一”这项制度创新于2015年6月1日起在福建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并于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复制。
      继“三证合一”后,厦门片区又率先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贸易的便利化,被评定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据厦门怡中报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昌读介绍,改革前,散货拼箱业务属于二线报关,即在单票货物进来后,整个柜子还要向海关再申报一次,也就是在海关系统需要重复录入两次,“由于录入时都是人工操作,每个人打字又都可能会出现差错,所以以前我们录一份单子,一个货柜一般就需要四五十分钟,时间长、效率低,我们的报关员还要经常加班。”
      在厦门片区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后,报关企业开始采用“一单两报”,即通过系统直接导入数据,这样就有效降低了出错率,时间也大幅缩短。“现在再录一份单子,只要四五分钟就搞定了,比改革前至少节省半小时。”陈昌读说。

      记者了解到,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厦门片区着力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整合关、港、贸资源。2016年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逐步完善,口岸核心业务均实现“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平台报关比例近100%,报检比例100%,比率居全国首位。

      简化流程的“减”法改革带来了市场的活力。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厦门片区累计引进企业2.5万多家,注册资本4200多亿元。经第三方评估,厦门营商环境排名在厦门片区挂牌一周年时从全球第61位(2015年)提升至49位(2016年),在两周年时又提升至40位(2017年)。


    乘风起航

      由《航空维修与工程》杂志排名的2014年全球维修企业机体维修工时数榜单中,以1170万工时排名全球第二的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就位于厦门片区内。厦门太古至今已经成立24年,从最初的一个机库发展到目前的6个机库,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和维修能力最强的飞机工程服务基地之一。
    “对于飞机维修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如何让来自全球各地的航材快速通关、又好又快地维修,是影响厦门太古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厦门太古物流经理许建清说。
      为了解决这一需求,厦门海关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为航空维修业量身定制出“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的服务举措。仓库实施实时出库、集中申报、无纸通关、随报随审、即审即放、客带货快速通关验放等便捷通关举措,工作人员每天分7个时段把所需的航材送往各个维修机库。
      据悉,2015年,厦门太古飞机进场维修架次同比增长28.7%。
      目前,厦门已拥有13家成规模的航空维修企业。2016年,厦门市“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航空维修业全年产值达121.1亿元,同比增长24.8%,航空维修首次成为超百亿产业链。
     如果说制度创新为厦门片区插上了翅膀,那么,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厦门片区也迎来了新的“风口”。
     2015年8月,全国四个自贸试验区中,首条直达欧洲的班列——厦蓉欧班列从厦门海沧出发,经成都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直达欧洲的运输枢纽城市——波兰罗兹,再快速分拨至欧洲各地,全长1万多公里,运行时间15天。
    “从目前来看,这条线路通过对台湾地区和东盟的连接,可以看到把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形成一个闭环,也就是说,把‘海丝’和‘路丝’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对接。”厦蓉欧(厦门)快铁班列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邢屹说。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山东商务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山东国际商务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山东国际商务网”。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